0-3岁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

2022-10-16 08:0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0-3岁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欢迎阅读!
英语,启蒙,中国,孩子
0-3岁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

"It is often the small steps, not the giant leaps, that bring about the most lasting change." --Queen Elizabeth II

和很多妈妈一样,我们都希望给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的养育。如何在朝夕相处中进行高质量的陪伴,也是很多爸爸妈妈会关注的一个话题。

除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外,陪孩子一起做游戏,陪孩子一起郊游,陪孩子一起读书等等也都是很好的陪伴方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这些陪伴的过程中同时开展一些认知教育(引导教育)[1]呢?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通过自己学习外语的经历,联系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并结合自己与宝宝之间的互动实践,与更多家庭交流分享日常陪伴中的语言教育 很多人也许会问,我什么都不会,我可以吗?

我会不会把孩子教坏了,是不是还是把孩子交给专业的机构更靠谱一些呢? 首先,我不否定很多教育机构的专业性。

我在大学时代也曾经在几个知名的英语培训机构实习过,并发现很多表现出色的学生,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家长很重视教育

这些孩子的家长在1小时课堂之外,也参与了孩子的学习。每天大声朗读,任何书都可以。你可以向新生儿阅读各种各样的内容,比如食谱、反乌托邦小说、育儿手册等等。书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声音,文本的节奏和言语本身。有研究表明,一个孩子在婴儿时期接触的单词数量将直接影响他将来的语言发展与读写能力。

是这里要注意的是:语言必须是活的,当面直接对宝宝说的。像打开电视,甚至是有声读物这样的都不算。从一本将来会出现在孩子书架上的书开始大声朗读,这当然也不错。你不必受限于书本的类型,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大声朗读。

带着你的感觉阅读。当你对着宝宝读书时,宝宝会发现阅读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儿。翻书的感觉,胶水的气味(不要紧张),插图的视觉效果,父母的声音等等,这些都包含在阅读中。你可以试着让宝宝看看触摸书(带纹理的书),这些书对孩子的触觉体验特别好。阅读对幼儿的智力、社交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很难评定。当你与幼儿一起阅读时,他们会全面学习汇、语言结构、数字、数学概念、颜色、形状、动物、反义词、举止行为以及有关世界运转方式的各种有用的信息

除此之外,当你大声朗读时,你的孩子会把书本与他熟悉并喜爱的你的声音以及阅读给你们所带来的亲密感联系在一起。你正在帮助孩子建立陪伴他一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所以,我十分认同有一句话:鸡娃先鸡自己 走出象牙塔,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

就像有了孩子后,我们并不是医学专业,但可以从零开始,不断学习积累有关孩子发烧、湿疹、儿保等各方面有关孩子成长的知识;

我们并不是厨师或全职主妇,但可以从零开始,不断学习辅食制作、食物料理等各方面有关孩子营养搭配的知识。

语言教育亦如此,我们即便不是英语专业出身,也可以从零开始(其实很多8090后家长并不是零),不断学习找到最合适自己与孩子的语言教育,渗入到我们每天的陪伴中。


中国有句古话叫活到老,学到老。

英语里也有'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这样的谚语。对于我们8090后的家长,得益于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的学习可以广开门路。与此同时,有很多人发现网路上琳琅满目的各种碎片化文章,消耗了大量时间精力。

所以,如何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让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也是我想和大家不断共同探讨的。

时刻保持Critical thinking(审辩式思维)[2],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与志趣相投的人交往,还应该多多倾听不一样的观点,特别是一些见解不同,但仍然尊重你作为父母的选择的人交往。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坚信没有完美,没有人是绝对正确的或绝对错误的,因此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反复试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我曾经看到说,如果我们一生中的每一秒钟都学习10个问题,那么当我们去世时,我们大脑的学习能力仍然只是用上了一半多点儿。因此,我们每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1】认真教育 Cognitive educationis education that seeks to improve the cognitive (mental) skills of the student in order that the students can lead constructive and satisfying lives.

2】审辩式思维 Critical thinkingis the analysis of facts to form a judgment. The subject is complex, and several different definitions exist, which generally include the rational, skeptical, unbiased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factual evidence.

作者简介:包文馨 1988 11 籍贯:浙江乐清 性别 :女 最高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 讲师 研究方向: 英语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hh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