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育儿知识】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欢迎阅读!

家教知识 讲 座
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习惯一旦形成,用不着借助记忆就能很容易很自然地发生作用。”美国教育家艾德勒也说过;“教育不是旨在形成任何各种各样的习惯,而仅仅在于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其文明礼貌习惯。
作为家长,应如何着手这一工作呢?最主要的内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要帮助孩子确立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文明礼貌习惯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它与人的内心修养,特别是与人是否具有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容受到侮辱和歧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争取获得好的社会评价。正常人都有自尊心,欲自尊须先尊重他人,遵守社会秩序,注意文明礼貌。
其次,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总的说来,要随时地进行教育,在关键时机进行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孩子作出某种文明礼貌行为时,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当孩子作出了不文明礼貌的行为时,要及时加以批评指正。在孩子有关事宜提问的时候或在孩子与自己关系十分融洽时进行教育,效果亦佳。
再者,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以正面诱导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尤其如此,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还应与学校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保持一致,力争取得教育的最佳效益。
最后,要帮助儿童掌握必要的文明礼貌常识。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语言和行为。文明礼貌语言要求不说粗俗的话,日常用语包括“您好”,“早上好”,“见到您非常高兴”,“欢迎光临”,“晚安”,“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谢谢”,“请”,等等。文明礼貌行为包括交往行为和环境行为两种。
交往行为包括见面或分手时打招呼、握手,与人交谈时眼神、体态和表情要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文明礼貌的环境行为要求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如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不打架骂人;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路让座,不争不抢座位;购物时按顺序;爱护公共设施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b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