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地位的体现》,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地位的体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对于一名信息科技教师来说是经常要面对的最实际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经常要和同行一起讨论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他的课程中,信息技术给其它课程带来什么?回答是肯定的,思路的拓宽,知识面的拓宽,教学方法的改变等等。那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也就是说怎么整合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教师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措施,是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有深刻影响。”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我是这样认为的:“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前身是计算机教学,从计算机到信息科技的改变,我觉得是一个突破的飞跃。从单机到联机到网络的贯通必然使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发生变化和发展,即从“计算机文化论”到“计算机工具论”,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正是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认识不断提高。”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
1、 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 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5、 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6、 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眼,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三、通过以上两点的认识我想接下来就应该讨论一下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的问题,我觉得课程整合应该分两步走
第一步:首先要了解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技术,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比如: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的学习就可以以完成一份地理小报;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的学习就可以以完成一份通讯录。因为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知识要比课本中的知识丰富的多,学生们喜欢贴近生活,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说事半功倍。
第二步: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可以为其它学科服务。
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现在的学生要求更宽更广的知识面,但但从课本上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例如语文:作者的生平,写作历史的背景,文章的意境等能用多媒体的形式去表现,其效果不言而喻;数学方面通过多媒体可把线、面、图形的运动直观的程现给学生,学生更能容易理解,拓宽他们解题的思路,枯燥的数学就活了起来。其它的课程就不用再说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步: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工具,学生通过科学研究的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b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