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文结构的三要素》,欢迎阅读!
笔者提出的“三要素结构”是说:现代公文同任何文章一样,都有开头、中间、结尾这样的一般性结构,但是它还有特殊的包涵在开头、中间(主体)、结尾的内在结构。通过对现代公文(主要的法定文种公文)例文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公文的开头、中间、结尾是一定规律可循的。
首先,现代公文开头部分,通常采取的方式有目的式、原故式、根据式、总提式、综合式。这五种方式,最根本的是前三种,后两种是前几种的相互组合或转换形式。所谓目的式,就是开宗明义,表明行文的目的,常为“为”、“为了”领起正文;原故式,一般用“由于”、“鉴于”等词语领起下文,或者用简明的语句直接陈述行文原因;根据式,或据法规,或据理论,或据事实,或据来文,或据领导批准等。它们常以“根据”、“遵循(遵照)”、“按照”或“经……同意”、“经……批准”等词语领起下文;总提式,就是将公文内容的总精神和总结论,在开头概括地提示出来,它实际上是根据式的一种转移方式;综合式,就是以上几种方式的组合,由其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构成公文的开头。因此,以上几种开头方式的共同点可概为行文“缘由”,即因为、根由的意思。
其次,现代公文的中间(主体)部分,这是公文的核心内容。“因事而为文”,每篇公文都要向受文者传递某方面的事项(事情的项目)或者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而事项与事实又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以传递决定事项、通知事项、公告事项为主的公文,兼有事实的说明;以反映事实为主的报告、通报,往往有事项告知。所以,用“事项(事实)”来表达正文中间部分的内涵较为确切。
再次,现代公文的结尾部分。常用的结尾方式有:企求式,这种方式普遍用于各种行文关系,或要求下级认真贯彻执行,或祈求上级指示、批准,或请求平级予以答复等;号召式,即高瞻远瞩地强调某项事业的重要性,并顺势发出鼓舞人心的期望和号召;总结式,即归结中心内容,强化行文主旨与企求;结语试,即根据不同文种,用公文惯用的结束语,目的在于强调行文的意图,如“特此通告”、“特此公告”、“特此通报”、“专此函达”、“此令”等。这些方式的共同特点,都带有要求的成分。企求式,本身就是要求,号召式是上级机关提出的要求,总结式和结语式都是强化行文意图的,所以用“要求”来表达公文结尾的内涵较为合适。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公文的开头→中间→结尾的内在结构表述为缘由→事项(事实) →要求这样的“三要素”。其中“缘由”是指行文的目的、原因、根据等,主要说明“为什么”行文;“事项(事实)”是指行文的基本内容,包括事项和事实两个方面,主要说明行文“干什么”}“要求”是指祈使、祈求、号召、结语等,主要要求受文者“怎么办”。“三要素”结构的具体运用,受法定文种功用的制约。每个法定文种功用不一样,对结构要素的具体选择不完全相同。比如,在一般情况下,指挥性决定,由决定目的——决定事项——决定要求组成;表彰通报,由原因——通报事项一发出号召组成;请示,由请示原因——请示事项——请示结语句(“以上请示,是否妥当,请审批。”)组成;公告,由公告根据——公告事项——公告结语句(“特此公告”)组成。鉴于以上情况,可以把现代公文的内在结构称之为“文种功用——三要素结构”章法。
这里应说明是,有些现代公文没有结尾段,随主体部分在该终结的地方戛然而止。因此,这样的公文只有缘由与事项“两要素”。还有些公文,没有开头语,直接进入公文的主体事项,然后在结尾提出要求,这样的公文只有事项与要求“两要素”。这些行文因语境不同而引起的结构的变化是合乎情理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J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