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治理理论与保障性住房的多元供给

2023-11-03 22:3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中心治理理论与保障性住房的多元供给》,欢迎阅读!
保障性,供给,多元,治理,住房
多中心治理理论与保障性住房的多元供给

摘要:目前,我国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在不断进步,公共物品供给的多中心治理理论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体制提供了新思路。归纳了公共产品供给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多中心治理的变迁过程。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供供给模式的单中心治理特征及缺陷。探讨了多中心治理改革中政府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多中心治理;政府角色 引言

为进一步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加大力度满足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以及新就业职工、专业人才等住房困难群体的需求,珠海市不断加大住房保障的工作力度,逐步建立了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保基本、多层次、宽覆盖、能循环、可持续的具有珠海特色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主体和房源筹集的多元化以及业管理的日常化,迫切需要基于全新的互联网+”理念构建全市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保障性住房的网上申请、审批、公示、配租、腾退等政务服务;建立其它部门进行动态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机制,实现网上纵向向上三审核三公示联动审批、横向跨部门联合审查、过程网上监督、轮候分配管理,实现住房、保障对象的统一管理、信息共享、统计分析的信息应用管理,实现各类保障性住房的统一规划、统一分配和统一运管。

1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1经济性原则在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始终遵循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设计工作的开展中,对成本问题、材料资金问题等进行充分考虑。比如,在材料成本的控制中,要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价格低的材料。与此同时,能够加强对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合理利用太阳能技术等[1]。通过对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建筑施工部门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满足人们对建筑的需求。2)实用性原则在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中,不仅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同时还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是保障性住房的一个重要特点与特色,保障性住房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住宿。此类人权对于住房的实用性问题更加关注,基于此,在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中,工作人员要及时深入到现场做好考察工作。使得有限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应用,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2多中心治理理论与保障性住房的多元供给 2.1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是实现多中心治理的首要条件。目前,垄断的存在已成为多元主体进入保障性住房领域的最大障碍。根据放松规制理论,要降低房地产市场垄断程度,必须放松进入规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可竞争性。在这方面,政府首先要放松土地市场规制,除了开发商外,要让更多的专业建筑商、住房合作社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供应,让其能够直接从政府手中获得土地;其次,要对转让土地的大小规模加以限制,控制当前过大规模地块的整体出让势头。因为资金额度是多元主体进入住房市场面临的另一道重要门槛,要使多元主体有能力参与土地竞拍,从而弱化开发商的垄断势力,就必须控制当前过大规模地块的整体出让势头;再次,放宽市场准入要尽可能放开保障性住房市场,允许一切符合资质要求的市场力量和社


会组织进入,使得政府、市场社会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衡,从而有效解决某种单一制供给方式带来的非效率问题。 2.2加强节能环保设计

在保障性住房设计中,要加强节能环保设计,可以将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在其中。在加强节能环保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到设计工作中,各个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节能环保意识,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与沟通。从而将较为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在其中,为建筑施工部门节省更多成本。第二,在展开节能环保设计前,设计人员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对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了解。尽量保证选择的厂家,其设备设施具备良好节能性能,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节能设备设施。也就是说要在保证建筑量与设备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价格较低的设备。加大小区的绿化面积,加强对现有资源的利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情况。 2.3成本控制严,利润低

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抛却了市场商业运作模式,无论是采取政府自建,还是由政府委托,其资金主要依靠政府,且政府的行政干预较多,旨在降低成本,保障生活困难家庭群众的基本居住需求。后期的租赁、出售等均远远低于市场化运作模式下的商品住房模式。这就使得在保障项目建设质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严格控制成本,降低开发企业利润,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 2.4给予支持

一是土地支持。首先要从源头上解决保障性住房用地不足的问题。为了防止土地供应不足,保障房用地应严格实行计划单列。要构建多元主体的土地供给体系,改变一口进一口出市场垄断格局,让更多的城郊建设用地或城中村土地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进入城镇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市场。二是财政支持。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而言,无论是政府直接投资兴建,还是吸引民间投资参与,政府的财政支持都具有关键的作用。为了稳定政府性资金渠道,政府投入资金应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从而稳定保障房资金来源。三是融资支持。实施多中心供给主体改革,需要为多元竞争主体提供融资配套支持。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外,还要完善政策性金融渠道与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为多元主体融通长期低成本资金提供便利。目前,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主要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其业务主要是从消费层面提高居民的需求支付能力,而非在生产层面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需要从生产层面大力发展政策性住房金融,为多元主体融通低成本资金提供便利。此外,还要积极创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金融工具,支持多元主体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2.5地址选择与建筑平面设计

保障性住房地质选择非常重要,这是后期所有流程开始的前提,也是保障设计质量的重要内容,所以务必保证其具有安全性与环保性,并且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针对保障性住房的合理选址,需要在建筑平面设计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址时要规避地质灾害、洪水的常发地带;第二,建筑整体布局设计与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相契合,从日照、采光与通风等方面着手,设计成果与国家地方规范一致;第三,保证性住房附近环境、绿地与道路等都要根据所在地规划部门规范展开;第四,因为保障性住房服务的对象以残疾人士、老人为主,所以平面设计环节必须增加无障碍设计;第五,作为廉租房的一种,保障性住房平面设计环节要增加停车位,比例不能大于商品常用比例,以所有住户数的5%为宜。若居住者有停车的需求,那么就不能将其划分为廉租房住户群体,相关比例停车位便要为外来车辆、部分人员的特殊工作提供服务。 结语


我国现有的保障性住房单中心供给体制不利于保障性住房供给规模的扩大与供给效率的提升。新型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体制应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公有企业、第三部门、营利性企业等多元主体参加的多中心供给体制,引进多元竞争主体,构建准市场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放宽市场准入、并为多元主体提供土地、财税、融资等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502503. 2]刘起.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效率依据及存在的无效率解[J].山东省农业管理部学院学报,20051):6263.

3]周义程.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选择的悖论及其消解策略[J].行政与法,200511):112114.

4]尚海涛.公共性和效率性观点下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多元化及其潜在问题[J].青社会科学20105):3136.

5]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作,毛寿龙译.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三联书店,19992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J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