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回归化学学科本原 引导学生走进化学》,欢迎阅读!
![化学,本原,学科,引导,回归](/static/wddqxz/img/rand/big_142.jpg)
国培感悟随笔
回归化学学科本原 引导学生走进化学
——听郑长龙博士专题报告有感
王晓霞
教育本原是为了人的发展。学科教育的本原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科知识、术语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变化。化学学科本原,要求教师感悟化学学科本原性知识,不要拘泥于课本,引导学生形成宏微结合、动静结合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特有的思维、符号、模式去研究化学。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确实要向郑长龙博士所讲:从学科高度,看待所教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所教内容;注意初高中知识的悬接。实例:从98年开始,注意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连接,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教学与辅导时进行适当点拨,学生反映高中化学学起来很轻松。
回归学科教育的本原是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也源于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学科科学探索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正是回归化学学科本原的研究。回归学科本原的可以促使学科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我们依据学科性质,可以找到学科实施的落脚点,回归教学的“回归”,就是学科的返朴归真,还学科的本来面目。用回归教育的理论去理解,那就是化学教学要向生活回归,把生活、教学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研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回归化学学科本原的出发点是立足于学生,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抓住学科本原,只有从学科视角分析、理解化学课程,才能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现:让化学学科,回归理性;让化学教育贴近生活,回归社会;让化学教育迷恋成长,回归本真的追求。
2010年10月7日晚
国培感悟随笔
“好奇心”源于进取心 “兴趣”源于知识格局
——听冯守华院士专题报告有感
王晓霞
长期以来,教育的均衡性,学生的差异性,一直困惑着教师们,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历来成为教师们不断探讨的话题。听到冯守华院士的‘“好奇心”源于进取心 “兴趣”源于知识格局’,豁然明朗。感悟:要想培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意识
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进取心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在不被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生活层面入手,引导学生明了:中学生的人生前景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没有积极的进取心。通过进取心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理想、敢于拼搏、脚踏实地、不断探求如何充实地度过自己一生的精神和风范,这是中学生的“成才之本”。 只有开展“进取心”是“成才之本”的教育,才能让“进取心”深入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内心, 成为学生发展的源动力。
二、挖掘学生的好奇心
苏霍姆林斯基讲: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学生们在进取心的牵引下,步入化学课堂,迎来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中考,教师如何在一年的时间内挖掘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成为挖掘学生的好奇心的前提条件。尊重学生的设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实践与论证,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保护与提升,化学才能成为学生的最爱。
三、督促学生了解知识格局
冯守华院士讲:“无兴趣是因为不懂。告诉学生不要因为不懂,就说无兴趣;让学生懂了以后,再谈有无兴趣。”这番话也道出了知识格局的重要性。教师如何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是让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的条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7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