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踩花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花山,下册,教学设计,年级,音乐](/static/wddqxz/img/rand/big_30.jpg)
音乐-打印版
《踩花山》
教学内容:
1.听:《踩花山》。 2.动:集体舞《踩花山》。 3.认:电子合成音乐。
3.拓展:欣赏苗族舞蹈《踩花山》。 教学目标:
1.听赏《踩花山》,对当代电子音乐及其表现的本土田园风情感兴趣,并在集体舞活动中将听赏的感受表现出来。
2.积极参与对田园音乐作品的听赏活动,了解苗族踩花山节日,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继续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2.听赏《踩花山》,对当代电子音乐及其表现的本土田园风情感兴趣,并在集体舞活动中将听赏的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创编动作表现《踩花山》。 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1.简介踩花山来源。
很久以前,在白云深处有一座桃花山,山上有个桃花寨,寨里有个美丽的桃花姑娘。她聪明、勤劳,十分善良。……从此以后,桃花山的人再没见过他们。但每年正月初三,苗族人民就不约而同地汇集到憨哥和桃花跳舞唱歌的地方,吹笙、唱歌、跳舞、饮酒、耍刀、赛马、射箭。天长日久就形成花山节。踩花山的主要活动是男女对歌、跳芦笙。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加了爬山、赛马、爬竿等体育比赛内容。
2.欣赏音乐《踩花山》。 初听音乐,我们也一起踩花山。 二、初步欣赏《踩花山》。
音乐-打印版
1.聆听音乐,伴着乐曲律动进入赏析,先熟悉苗族飞歌主题。 (1)初听乐曲,感知乐曲中的飞歌旋律。 (2)刚才的音乐你对什么声音印象深刻? (3)学生相互交流。 (4)教师小结。
《踩花山》是庒曜所作全系列音乐CD《少数民族音乐之旅》之一《春漫拉萨》中的一首。它是由苗族民歌《飞歌》的原始旋律改编而成。乐曲中飘逸的木叶声、急促热烈的三弦、月琴以及其他乐器均是由电子合成音乐。
2.认:电子合成音乐。 (1)出示电子合成音乐。
电子合成音乐是数字音频音乐中的一种类型。电子合成音乐即MIDI音乐,占用容量小是MIDI音乐的优点,因为MIDI音乐是通过录制钢琴、军鼓、电子乐器等的声音,然后以数字形式存储起来的(其中不包含人声),所以MIDI音乐发出的声音是已经有的固定的声音,不能自由把其他类型的音乐转换成MIDI音乐,其后缀名为.mid。
(2)读一读。
二、分析欣赏《踩花山》。
分段欣赏,音乐让你联想到怎样的场景? 1.聆听第一乐段。
从演奏乐器的音色效果上初步了解电子合成音乐,并结合乐曲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体验音乐表达的情绪、想象其描绘的画面。
(1)乐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试着边听边哼唱。
(2)巧用对比,体会前倚音、滑音等装饰音在苗族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哼唱乐曲主题,加深对苗族飞歌旋律的印象。
2.聆听第二乐段。
感受不同于第一乐段的变化,设计简单节奏型伴奏与集体舞动作来表现苗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场景。
(3)聆听全曲。
随音乐自由表现音乐。当听到第二乐段旋律出现时,分工合作,加入打击乐伴奏和集体舞表演,更好地表现乐曲情绪。由散板与舞蹈节奏频繁的交替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z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