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与特征

2023-02-08 03:0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与特征》,欢迎阅读!
初级阶段,浅析,社会主义,特征,性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与特征

作者:肖珍

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8年第17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制度,并构成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深入剖析并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关系、生产方式和资本所有权等方面的性质和特征,有利于新时期加强经济建设,实现经济新常态。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无论是和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和先前的新民主主制度、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相比,还是和未来的共产主义制度相比,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经济关系的不同层次,其性质有明显的差异。在生产方式和微观经济层次,包含较多的资本主义因素,和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没有太多区别;而在资本(以及地产)所有权和宏观经济层次,社会主义因素处于支配地位。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质的规定性

根据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文献的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经济制度的质的规定性(性质)可简要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它是公私并存、社资兼有的复合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总体性质是由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生产方式共同体现的。在这里,公有制形式和私有制(非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非社会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同时并存的。经济制度的性质,既不是单纯由私有制和非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也不是单纯由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而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生产方式共同决定的。至于其中包含多少社会主义因素,不仅取决于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量的比例,而且取决于公有资产的质量和作用;不仅取决于公有制经济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取决于公有制本身的类型和性质,取决于公有制本身是否具社会主义性质;不仅取决于公有资产的所有权,而且取决于劳动和所有权的关系,取决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形式。在各种所有制形式、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种生产方式之间,不能不包含使它们相互区别的非此即彼的关系;但是,在现阶段,除了这种非此即彼的关系以外,还必然包含亦此亦彼的关系。也就是说,有些所有制形式既包含公有制的成分和因素,也包含私有制的成分和因素;既包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也包含非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例如,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公有制企业,大都包含着私有制的股份,从而成为混合型企业。又如,劳动力市场一旦形成,劳动方式也就变成了雇佣劳动(即所谓合同劳动)。在现存的集经济组织中,联合劳动和雇佣劳动是同时并存的,而且往往以雇佣劳动为主体。第二,它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质的区别。在公私并存和社资兼有的关系中,公有制和私有制(非公有制)各自处于不同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位。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为主体早在计划经济为主的时期就已经提出来了,但转向市场经济以后,其涵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前者是相对于非公有制经济补充地位和拾遗补缺作用而言的;后者是相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和发挥重要作用而言的。因此,我们决不能以传统社会主义的观点看待和解读公有制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有资产在量的方面和质的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控制经济命脉。在这里,量的优势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此,不要求公有资产的总量一定要大于私有资产的总量。和量的优势相比,更重要的是质的优势;而且,只有具有质的优势,量的优势才有实际意义。这里所说的公有资产,本来主要是指两种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资产,即公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但从改革的初步结果和发展趋势来看,集体资产的数量和比重越来越小。因此,公有制为主体主要是由国有经济体现的。也就是说,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为主导在事实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公有制是否为主体,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根本区别。第三,它是私有制经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制度,既体现了同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经济制度的质的区别,也体现了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某些相似性和共同点。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特征,但不是唯一特征。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私有制经济在整个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私有制经济是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后,在经济度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和计划经济为主的时代相比,私有制不仅以个体经济的形式存在,而且更多地以私营经济的形式存在;不仅孤立地存在于公有制经济外部,而且存在于改制以后的公有制企业(混合型企业)内部。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把劳动和所有权的关系、生产方式的变化考虑进来,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因素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公有制经济中了。上述三个方面不过是整个经济制度的质的规定性的突出表现,是不能截然分开和各自孤立的。公私并存和社资兼有以其他两个方面(即公有制为主体,私有制经济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为补充和具体化;其他两个方面各强调所有制关系的一个侧面,但又互相规定和互相制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有各种不同的解读。一般认为,公有制就是保持公有资产所有权,而不管生产方式和劳动方式如何。按照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第一,所有制并不是单纯的生产资料所有权,而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核心是劳动和所有权的关系,不能只讲所有权而不讲生产方式。第二,公有制本身不等于社会主义。只有一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公有制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第三,国家所有制本身也不等于社会主义,即使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有制,也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仍然执行现代国家的一般职能,另一方面可以成为未来社会所有制的基础和雏形。第四,生产社会化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但不等于社会主义,私人股份公司不过是私有制的实现形式。第五,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级阶段的公有制,大多是由政府代表并和行政权力相结合的公有制,因而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而公有制为主体,只要求公有资产占优势和国家控制经济脉。第六,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和公有制为主体,不同于同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和公有制为主体。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主要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本经济制度所涉及的是所有制关系;而所有制关系不过是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的总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主要特点,即经济特征。经济特征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表现。根据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所有制形式;生产方式;分配方式;经济形式;生产目的,如表1所示。

从表来看,现阶段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表现是:公有资产处于优势地位,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但是,一方面,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法律所有权和经济所有权大都发生分离,从而形成众多各自独立的产权主体;另一方面,在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那里,除了小生产者之外,劳动和所有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发生分离。由于上述原因不仅越来越多的生产者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而且,在以资本增殖为目的商品生产者那里,生产资料采取了资本的形式,劳动采取了雇佣劳动的形式。可见,公有制经济在产权制度生产方式和劳动方式、

生产的直接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此相联系,分配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说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分配方式是供给制和平均主义大锅饭,那么现在,按要素分配凭借资本所有权及其对资本增殖的贡献获得利息和利润(资本报酬);凭借劳动力所有权获得工资(劳动者报酬)已经成为基本形式。实际上,商品生产的普遍化和价值形式(特别是货币形式)的充分发展,必然不断地瓦解公有制形式和自然经济体系,不断地使以使用价值为目生产转变为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生产,进而转变为以价值增殖为目的生产。可见,在产权分离、劳动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公有制经济的内部关系必然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陈文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殊性和相对优势[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4. 作者简介:

肖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wp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