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2023-01-26 07:1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欢迎阅读!
美术教育,幼儿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摘要:绘画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无拘无束。

关键词:幼儿 美术 教育

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培养了幼儿现美的能力,也反映了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而在绘画活动中兴趣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亲身经历,在体验中感到美术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才能让孩子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幼儿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如何将幼儿潜在的绘画兴趣挖掘,这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研究和发现,作为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一、 创设具有美术气氛的活动空间,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是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前提。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此,创设一些让孩子身临其境的环境使孩子在活动中更为投入,师首先的环境的创设者,不仅要为幼儿准备必要的材料,更要营造画画的气氛、环境和气氛,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画画。特别是墙饰的装饰及各个区域的布置都应注意构思的形象变化,画面内容生动,色彩鲜艳协调,具有童趣。如《小鲤鱼历险记》动画片中的场景让孩子感觉就在动画片中,具有真实感增强了整个活动的趣味性。活动区中的美术角,应作为幼儿写写画画的平台,当幼儿拿笔到处乱画时,简单的制止不如给他们准备好颜料,纸和笔,任他们尽兴涂抹。有了这种气氛,幼儿随时地观察美、欣赏美,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往往在画时不小心把颜色弄脏桌子、椅子和衣服,甚至弄脏自己的作品,影响绘画效果。所以要培养幼儿在绘画时要有一个良好的绘画习惯,在绘画时要时时提醒幼儿注意有序作业,用完的废纸、笔及其它美术工具放入适当的位置,不要乱扔乱放。

美术教育活动的培养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作用。它具有巨大的力量,可以陶冶人的素养,提高人的认识,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利用生动的语言,调动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都有兴趣,但不会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生动的语言巧妙的运用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于让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游戏心理,使他们乐于参与,更能使之成为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手段。如带幼儿到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和大树、小花讲话大树,大树,你真高,我给你画张画像吧!这些充满情趣的语言,在无形之中就会使幼儿产生作画的兴趣,才能使美术活动变得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互动性课堂

思考是创作的源泉,课堂的互动性,会让儿童的参与性提高大大提升教学的课堂质量,美术课堂不只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互动的配合的过程,例如:让幼儿体会人的情绪喜、怒、哀、乐,如果单纯让幼儿做表情,幼儿肯定对情绪理解的不够深刻,如果设置一些环节来提问题:喜,是在什么时候会高兴呢?比如你在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你个新玩具,高兴吗?高兴就是喜的情趣,那么你高兴的时候会怎样呢?幼儿很容易用肢体语言、表情把喜的情趣表达的淋漓尽致。幼儿在问题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带着问题去想象,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了。




四、让幼儿自由想像,大胆创作,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美术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借助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表现他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态度的特殊形式。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幼儿的想像和创造,要激发幼儿画画活动中的主动创作能力。以往的绘画课只注重教学效果,幼儿绘画多以命题画为主,教师怎么教,幼儿就怎么画,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样做势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长期以来,不仅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更可能会扼杀幼儿刚刚表现出来的艺术天赋。因此,教师在命题画活动中,要认真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若发现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就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大胆创作,如:画我的小手,让幼儿在画自己的小手的基础上,大胆地想象、创作,在手的造型上添成小兔,大树等。也可以在教学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像,大胆创作,从而更好的发挥幼儿的绘画积极性。

五、欣赏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画的虽然不美观,却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活动结束,将幼儿全部的作品展览,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教师欣赏每一幅作品却不必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下结论。这样画好、画坏,幼儿有心理负担,创作欲回更强,但是老师应记下每个幼儿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活动中因才施.

孩子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理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的构思有主次,谁话的新鲜有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信心,自强自爱逐步提高,他们的创作性回更强,创造的火花一旦被点燃,课堂就成了一个喷发的火山,图形光怪离奇,颜色五彩缤,满世界都是孩子们的涂鸦,这时你会发现这一刻是我们人生中最光彩的时刻。

总之,美术教育活动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学习方式,通过美术可以开发儿童的潜能,培养儿童的各种的能力。通过美术可以对幼儿进行的社会化培养,幼儿学习美术的好处绝不仅仅如此!只要教师能够以幼儿为本,引导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利用美术活动去推幼儿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定会使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事业有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金荣.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王雯.浅谈以人为本思想在幼儿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4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vl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