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南》,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南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1,整合性2,生活性,3,趣味性和游戏化4,动态性5,启蒙性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分类:1,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 :(1)学科领域结构的教育活动(通常包含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活动六种类型) (2)主题单元结构的教育活动。
2,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特征 生活活动\ 游戏活动\ 学习活动
3,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领域 : 健康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艺术领域、语言领域
4,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个体活动
5,按学习方式 : 接受式学习活动 体验式学习活动 探究式学习活动 合作式学习活动
6,按幼儿园教育活动性质 : 儿童自主生成的教育活动 教师预先设置的教育活动 三,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对一系列教育活动因素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过程,目的是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内部学习。包括对活动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的预期;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兴趣需要的分析;对活动材料环境的开发;对活动过程的安排调整(指导策略和方法的运用);对幼儿的行为评估等。具有技术性和创造性的一项工作。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不同的目标取向(三种)
1,行为目标 2,生成性目标 3,表现性目标
五,内容(三种编排理论)
1,布鲁纳:螺旋式编排教育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让学生尽早有机会在不同程度上去接触和掌握某们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后随着身心成熟,围绕基本结构不断加深内容。
幼儿园教育内容丰富,种类多,年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学通学透,可采取螺旋式组织内容。
2,加涅:直线编排教育活动内容 从学习层级理论出发,把教育活动内容转化为一系列习得能力目标,然后按这些目标的心理学关系,即从较简单的辨别技能学习到复杂的问题解决技能学习,把全部教育活动按等级排列。
3,奥苏贝尔: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教育内容
逐渐分化 指该学科的最一般和最概括的观念首先呈现,然后按照细节和具体性逐渐分化。综合贯通强调学科的整体性。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六,环境(室内环境,室外环境)
室外环境:1、园门及其外墙环境 2户外走廊3户外绿化环境4.户外活动场地 室内环境:1、教室环境 2、幼儿园走廊和楼梯空间 3、餐厅、盥洗室
墙面设计的分类:
造型:平面创设、半立体创设、立体创 参与性:观赏性创设和操作性创设 过程上:填充式创设和满幅式创设 作用:记录式创设和展览式创设 主体:幼儿作品创设和教师作品创设 七,幼儿园教育活动一般方法:
直观类:观察法、演示法、示范法、范例法、欣赏法
语言类: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描述法 实践类:练习法、操作法、游戏法、表达法、实验法
八,师幼互动中常见问题: 1,教师话语水平低
2,教师成了儿童的“代言人”,而儿童则成了教师的“应声虫”
3,削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4,纪律重于学习;教师— 规则的维护者,儿童— 规则的执行者 5,轻易批评 6,择语不当 7,漠视幼儿 九,形成优质的师幼互动关系需要的条件与策略
(一)优质师幼互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1、教育性 2、民主性。 3、分享性。 4、激励性。 (二)建立优质的师幼互动关系的基本条件 1、拥有非同一般的关怀、包容之心 、关心幼儿、热爱幼儿;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负责
2、不要随意贴标签,不要轻易对孩子做谴责性的描述 3、不以服从和符合集体行为来牺牲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和思想。
十,可采取的策略:激励式互动策略、追随式互动策略、挑战式互动策略
导入策略:1、直观导入策略——演示导入、材料导入、故事导入策略等 2、问题导入策略——悬念导入、直接问题导入策略等
3、知识联系导入策略——递进导入、直接导入、衔接导入等策略 十一,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自然性原则 3、目的性原则 4、准备性原则
十二,回应策略:1,重复 2,反问 3,提炼
十三,语言使用启发性原则
1,含义:是指幼儿教师的语言能够诱发儿童思考并让他们有所领悟.意义: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是调动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手段 。 “支架式教学”,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和其他指导行为像一个必要的“脚手架”,启发幼儿的“学”,支持幼儿不断建构自己的心灵世界。 2,方式:有针对性的提问、机智的点拨、诱发幼儿联想的讲述 。
3,贯彻启发性原则,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多告诉幼儿可以做什么,怎样做更好,多从正面引导幼儿,而尽可能不说什么不可以做,怎样做不好,少从负面制止幼儿。 另一方面,语言内容应尽可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幼儿留下思考与感受的空间;语气上是期待的,让幼儿有参与愿望;节奏上是快慢有致、疏密有节的,给幼儿提供参与的时间。
十四,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
过程:1.倾听 2.合作与交流 3.支架 主题:从儿童经验出发。 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探究式学习的价值和宗旨:为了促进儿童探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目的)
内容:对儿童探究行为和能力的评价。 十五,健康教育内容
1.含义: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知,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是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
2.内容:身体保育活动:日常生活习惯、身体认识与保护、饮食与营养、安全教育;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十六,身体保健内容: 1,日常生活习惯:(1)清洁卫生习惯 (2)生活卫生习惯 (3)保持正确姿势 (4)保持周围环境卫生(5)初步的生活能力 2,身体认识与保护:(1)对五官及身体主要器官的认识:眼的保健;鼻的保健;预防龋齿;耳的保健;皮肤的保健 (2)防治疾病
3,饮食与营养 4,安全教育:1生活中的安全2活动中的安全3灾害中的安全4简单处理意外事故 十七,体育活动内容:
1,基本动作: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
2,幼儿园体操:体操动作类型(徒手操/器械操)(1)徒手操(模仿操、韵律操、武术操、普通徒手操)(2)轻器械操:击响类 棍杆操 圈环操 绳类操
3,其他:如扇子操、玩具操等
十八,语言教育活动: 1,讲述:(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讲述。(3).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4).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2,故事:(1).讲故事 (2).理解故事 3,诗歌:(1).示范朗诵 (2).理解诗歌内容 (3)、教会幼儿朗诵诗歌(4)、幼儿诗歌仿编 4,谈话:(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2).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3).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十九,.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1,对幼儿的评价:(1).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 (2).幼儿的情感态度 (3).幼儿的学习方式(4).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 (5).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6).幼儿的学习习惯 2,对教师的评价:(1).对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 (2).内容(适宜性、有效性;针对性、挑战性;多元性、整合性;自然性、开放性)(3).方法 (4).环境材料 3,评价种类:(1).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3).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4).标准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 (5).个人评价和群体评价 (6).连续评价和终结评价 (7).学习者判断评价和教学者判断评价 (8).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9).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i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