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缺对待陌生人之道

2023-10-28 04:3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欠缺对待陌生人之道》,欢迎阅读!
欠缺,陌生人,对待


欠缺对待陌生人之道

2013-06-24 06版:读书治学

作者:章英华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1774



我们常以中华文化的悠久为傲,我们都市经验的长远持续也足以傲世。我们可以举出西安、洛阳等历史名都,夸耀其规划与规模。但以近代而言,几乎所有的大小都市都空有的架子,没有什么内部规划或行政管理。现代型的都市是靠外人引进的。先是在租界地段,从时人的描述,可以看到他们对租界的规划、管理与秩序充满讶异之情。毗邻的地区随后也逐步效法,希望建立现代形貌,但始终无法与租界的秩序井然比拟。随后,各都市也都有着都市计划的引导。我们看到马路拓宽了。我们看到房屋翻高了。这种硬体建设的结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从各种报章杂志所批判的各种都市问题,让人不禁兴起的感觉。环境脏乱、交通秩序不良,是人人公认的严重问题。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都市所带来的最大冲击,莫过于日常必须与陌生人的频繁接触。纵然都市人也与亲戚、朋友和同事保持密切的关系,而获得相当的心理支持,但就一般而论,人们每天与陌生者相遇的时间总和,可能不低于和熟人共处的时间。路上的行人固是陌生者,购物、就学、上班所遇见的人,除了少数常相共处或往来的,也几乎都可列为陌生人。古典都市社会学家早就以冷漠疏离的陌生人描述西方的都市居民。在陌生感增强的趋势下,都市人最缺乏的可能还是合理对待陌生人的态度。

我们常说,中国人忍让为怀,也常听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警语。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看到许多争先不让的情形,丝毫不具容忍和礼让的气氛。生活规范鼓励在车上让座给老弱妇孺,固然有人遵行,但也常发现,有人并不这么做。这种对比,不禁使人想起,所谓的容忍和礼让,并非与陌生人交往之道,只在熟人间才能发挥作用。其实大家早就感到不能处理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正因感到这方面有了问题,需要解决,才推行礼貌运动的应景节目,鼓励人们多说谢谢对不起

平心而论,我们自幼受教的都是与熟人相交的礼仪。凡认识的人,套上一层拟亲戚关系,才知道如何适当应对。前往公家机关办事,对都市人而言,机会甚多,但若不谙手续,而又毫无人情关系,常会见到一些冷面孔,爱理不理,到处碰壁,不胜其苦。相对地,我们常看到一些办事人员以完全不同的态度对待熟人,甚至因为与熟人热情交谈而冷落其他的求告者。不少人确实利用相熟的关系得到令人眼红的便利。在很多情境里,熟与不熟会受到悬殊的待遇。于是不知合理对待陌生人的反面,即是大家经常诟病的套关

费孝通曾以差序格局来说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他认为每个人从自身推出去,像水的波纹一般,越靠内圈的关系越厚,越往外延,则关系越薄,这往外推的一轮轮、一波波的差序,就决定了对待周遭人士的方式。以当今流行的社会学术语来说,这是种特殊取向,亦即人们彼此判断或评价的方式,都是从与自己关系的深浅为出发点,而非引用适于众人的一般原则。人熟好办事,这样的心态便是特殊取向。费孝通要点明的是关系模式,但若从关系建立而言,还有一种向外扩张的性质,这可以说是扩张性的特殊取向。在阶级封闭的社会里,人们的地位与生俱来,不同的地位团体间有着不可逾越的界线,特殊取向的范畴相当固定。中国传统社会,虽然社会流动率不大,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只是亲戚而已,从家族、同学、同年、门生、同乡、同行以至同宗等,都可以作为彼此建立关系的基础。

以上所举,只是套关系的起点,也总有亲疏远近之分。不过注意经营,都可以作为将来开拓事业的资本。因此,中国传统社会,虽没有现代社会那样的普遍取向适用于陌生人之间的交往,还是为陌生人之间埋下了许多可以培养关系的管道,以待进一步费心的经营。于是,很多事情能办成与否,没有截然的划分,既不至绝望,也不会感到十成把握。在可有可无的情况下,怎么套关系,就看运用之妙,各显神通了。特别严重的,则是在官民之间的接触。时至今日,许多事情本来已经有着清楚的规定,程序分明,但总是有人企图取巧,尽量利用关系。何况许多当局的规章本就烦琐,或者模棱不清,那就更使套关系的作用可以尽情发挥。这种心态的泛滥下,有些事情明明照规章很易办妥的,人们却拘于积习或昧于现况,枉费心


机去套关系。这可以说是迷信关系了。在讲求效率的现代都市里,很多原本直截了当的事情,却因许多经营关系而变得错综复杂,亦可谓庸人自扰

节选自《中国人:观念与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月)中《中国人的城乡经验》一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f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