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智力测验的简介,优点与不足

2023-01-31 04:0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种智力测验的简介,优点与不足》,欢迎阅读!
测验,智力,优点,不足,简介


四种智力测验的简介、优点与不足

1.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规范的心理测验量表。该量表与1905年诞生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系法国心理学比纳与其助手西蒙为国家所需而编制,用以区分低能儿童,并对其进行特殊教育。测验最早有30个项目,1908年进行了修订,对题目进行了删改和扩充,增加到58个项目,所有项目按照年龄分组,每一岁为一组,年龄从313岁,共分为10组。1911,比内对其再次修订,更改了一些项目的顺序和内容并增加了一个成人组。

比纳-西蒙量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创了心理测压的先河。其主要的优点是该量表将题目按照难度经行排序并以某一年龄中大多数被试能够通过的题目划分为一个年龄组,以此来测定个体的心理年龄。其项目根据语文数学算等实际操作的项目成绩来判定智力的高低,任务明确,测量意图明显。第一次对心理过程进行量化的区分。

当然,作为第一个心理量表,其缺点也不少。首先其量表项目较少,抽样略显片面。第二,其测验结果不稳定,信度偏低,仅对智力低下者有较好的区分,难以区分高智力者。

2.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对比内-西蒙量表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订,增加和删改了一些项目,使得测验项目增加到了90道题目,并用受测者的实际年龄除以其得到的智力年龄,再将结果乘以100,以此得到智力商数,即智商(IQ)。该量表被命名为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1937年推孟对量表进行了一次修订,将量表分为ML两个等值的版本,1960年又将两个版本重新合并,保留了两个版本最好的项目称为LM型。并舍弃了比率智商,引入离差智商。此后量表又经过了多次修订,最新的版本2003年的第五版(SB-V),其采用韦氏量表的方法,分量表平均数为10准差为3,合成分数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这使得其结果可以直接与韦氏量表的结果进行比较。

1 / 3






该测验的主要优点为其拥有着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果稳定且与成就分数和教师评定相关度较高;第一次采用了智力商数来表示智力的高低,使得智力更加量化;后期使用了离差智商,其表示方法更为科学

斯坦福-比纳量表的主要缺点为早期的合成分一直以16为标准差,不能与其他智力量表所得智商进行直接比较。早期版本的整体结构依然为早期比纳-西蒙量表的范式,只能得到一个合成分。这些不足之处在后来的几次修订中进行了完善,使得该量表在当下依然经常使用。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1934年,美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开始编制智力量表,1939推出了适用于1060岁个体的韦克斯勒-贝尔维智力量表(Wechsler-Bellecue Intelligence TestW-BI),1942年推出了第二个韦克斯勒-贝尔维量表(W-BII)又称韦氏军人量表,1949年推出了用以测量616岁儿童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WISC),1955年对W-BI进行修订,称为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此量表适用于16~74岁的成年人,此外还订制了适用于4~6.5岁儿童的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WPPSI)。

韦克斯勒不同于以往的智力测验,其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其采用了离差智商来表示个体的智力水平;同时其结构也比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和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复杂的多,一共可以提供三分智商分数,即两个分测验的分数和一个合成分数,用以表示被测者的言语智力,操作智力和总智力水平。其常模也很具有代表性。可测量的年龄跨度大,辅助测验多,覆盖面广泛。他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个分测验衔接并不完美。有些测验题目偏难,起点较高。计算偏复杂,不利于测验者掌握。

但是,这些不足也有些牵强,不论如何,这一测验也是十分成功好优秀的。

4.瑞文推理测验

1938年,英国心理学家瑞文推出了一种由自己编制的,只包含有图形推理题目的纸笔测验,该测验适用于8岁以上的人群,称为瑞文推理测验(Raven’s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Rj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