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继续教育》,欢迎阅读!
浅谈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继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教育形态,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全社会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继续教育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国民素质、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发展提供了适应他们各种需要的学习机会:一是为因各种原因错过接受基础教育的社会成员提供了补偿性教育;二是为数千万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机会,提升了他们的知识和学历水平;三是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提升了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能力。
而且继续教育的提供方式多样、灵活,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的长足进展,为广大社会成员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课程等多种手段在继续教育中被综合运用,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数字卫星网、广播电视网等远程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 目前已初步形成政府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我国继续教育的提供主体日趋多元化。在发挥各级政府作用的同时,注意调动和发挥各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各类学校等全社会发展继续教育和配置教育资源优势、作用和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
但是当前我国对社会成员继续教育的发展,还很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广大社会成员的需求,由于对其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不足等原因,继续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当前我国继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继续教育的参与率较低,影响了劳动者的知识更新和技能的提高我国对社会成员的继续教育,从总体上说还比较薄弱,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参与率都比较低。2. 继续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还未很好建立起来。3. 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各类学校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各类学校面向社会成员的开放性不足等等。
针对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和社会人民都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相关办法。
(一)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筹措继续教育经费的体制区别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成本的继续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无论学历如何、年龄如何,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倡导全民参与,保证人人都有受继续教育的权利,这样才有利于全社会的
共同进步。对此我们可以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和发展机制。 1、要加强继续教育法制建设。从法律上确立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明确继续教育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依法强化各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条件保障,并就此加强执法监督。
2、要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切实推进劳动者持证上岗制度。在知识和技术更新快的职业领域,特别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和部门,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定期更新制度,并与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并借鉴国外经验,制定从业人员特别是各类专门人才参加继续教育的规定。各个行业和部门要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成果作为其职业资格证书更新、岗位聘任、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行业和部门要为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建立以解决从业人员工学矛盾为目的的“带薪继续教育假”制度。
3、要建立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制度。建立继续教育提供机构的资质认证标准,完善各行业和专业领域继续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建立继续教育中的学习评价与非正规教育的学分认证制度。提高继续教育师资队伍能力建设。 (三)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推进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
1、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开展继续教育。鼓励各类职业学校实行“一校多制”,实行职前和职后教育并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并举,充分发挥其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城乡待就业人员、企业职工以及农村劳动者与实用技术人才的重要作用。在继续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和广大农村,还要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农民继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以农村职业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广校、农村中小学校为依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继续教育服务网络。
2、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也要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开放性,拓展教育功能和服务面向,逐步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为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人员接受继续学历教育提供比较灵活和方便的机会。积极鼓励各类高等学校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把高校实施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衡量其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改革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
1、要坚持以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习者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继续教育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要面向社会成员特别是在职人员和转岗再就业人员的需求,开发贴近社会发展和社会成员实际需要的专业和课程,为社会成员特别是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促进自身学习提高,提供多样化选择和高质量的服务。要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和案例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建立学习效果的评估、反馈机制,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
2、 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和行业企业关于推进继续教育的合作。加强办学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加强实践环节与教学环节的紧密结合,加强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的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范围,实现优势互补。
3. 学历继续教育应放宽学校对招收入学对象年龄的限制;对高等职业学校以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N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