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区矫正中的心理干预工作探析》,欢迎阅读!

社区矫正中的心理干预工作探析
【摘要】社区心理矫正是一种刑罚执行的辅助方式,是对犯罪情节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人员下放到社区进行监管和心理干预,使其接受教育改造,树立起完整的人格融入社会,进而成为对社会无危害并对社会有用的人。推进社区心理干预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弥补现有监禁刑罚的缺陷,更具人性化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干预等新型改造手段可以收到比传统刑罚更好的改造效果。心理干预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还是一项比较新的内容,需要利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正确引导和相应的心理治疗,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转变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完善社区矫正中的心理干预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介绍心理干预工作目标的同时,阐述了心理干预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社区矫正心理干预的工作步骤,指出在社区矫正心理干预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社区矫正;心理干预;心理矫治;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工作是相对于监禁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其反映了现代刑罚的主流趋势,即向着轻缓刑、社会化和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对犯罪情节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人员下放到社区监管,使其接受思想改造的同时能够树立完整的人格融入到社会中,成为对社会无危害并对社会有用的人。开展社区心理矫正中的心理干预,一方面,可以弥补现有监禁刑罚的缺陷;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干预工作可以收到比传统刑罚更好的改造效果。可以说心理干预是社区矫正工作中比较新的内容,所谓心理干预,就是要针对矫正对象的各种不健康心理状态,如易怒、偏激、消极、绝望等,利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其进行心理分析、正确引导和相应的心理治疗,通过对其心理或精神层面进行干预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和情绪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转变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干预工作的目标
(一)促进矫正对象自我认识
通过对矫正对象的心理干预、矫治,使之明白犯罪对社会和对自己本身的危害性,尤其是对矫正工作极度懈怠、态度傲慢的对象要制定严格的心理干预措施,让其对自己之前的犯罪行为有一定的反省,并对之前的自己有一个从新的认识,促进矫正对象能够逐渐从心里配合社区矫正工作,经历从抵触到主动参与到社区矫正中来。
(二)消除矫正对象的消极情绪
很多矫正对象的情绪都不很稳定,并且容易焦虑、紧张、疑惑、绝望、悲观,在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很难使矫正对象能够直面社会,因此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能够促进矫正对象慢慢平复情绪,并保持稳定,使之能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看待生活,并通过心理干预赋予他们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改正矫正对象的不良习惯
矫正对象一般都有着不良的习惯,这些习惯会影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因此导致很多时候他们的犯罪行为是由习惯来驱使的,并且这些不良习惯会导致矫正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适应社会,进而从心理上对过平常人的生活较为消极,如此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不利于矫正对象在归回社会后改过自新,而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使矫正对象深刻认识到这些不良习惯带来的严重后果,还应通过社区成员逐渐的接纳矫正对象,使其逐渐融入到社区这个“小社会”中去,能有效促进矫正对象的再社会化,为其重新面对新生活奠定基础。
(四)培养矫正对象的自控能力
社区矫正对象在犯罪之时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一时的情绪冲动,在不自控的情况下使之产生非理性的行为,除去少部分惯犯以外,大多数的矫正对象自控能力都较差,需要对其进行长期、持续的心理干预,并辅之以行为上的影响,使矫正对象在社区中逐渐学习其他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通过多与人接触、沟通,矫正对象就可以与周围的人群形成良好的互动,其自控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的增强。
(五)建立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
只有矫正对象在内心具备遵守法律的心理意识,才能使之在法律的约束和引导下规范自己的行为,抵御外界的诱惑,通过心理干预手段使之可以权衡犯罪行为的得与失,从而产生对犯罪刑罚的畏惧心理,并逐渐形成守法的习惯,因此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培养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
二、心理干预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干预的手段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心理危机干预等。而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实际应用的一般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就是心理矫治的范畴。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矫正对象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对矫正对象心理干预的时候,要对其心理健康程度进行科学的评测,如果其不良心理状态只是暂时性的或者程度较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予以疏导,但如果矫正对象已经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无法自拔,容易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就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
(一)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咨询者遇到的心理问题通过回答问题、解惑、交谈、建议等方式来给予咨询者帮助,主要针对的是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心理咨询的工作主要是由社区矫正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社区矫正工作者来承担,主要针对矫正对象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以及社会适应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其中关于人生观和
价值观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的矫正对象对社会的看法过于偏激,并且人格也严重缺失,因此容易在心理上出现抵触社会的情绪,容易导致暴力犯罪等行为;而社会适应问题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人与社会中其他组织间的利益与矛盾等,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且对方的情绪、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个人的情绪以及行为,在生活中很容易产生悲观、厌世、落寞等负面情绪,矫正对象在被下放到社区接受再社会化的过程中,矫正对象由于自身的身份而在社区中往往抬不起头,较为孤僻,并且容易对人冷漠,因此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者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服务,可采取谈话等方式来实现与矫正对象的沟通,帮助他走出思想的禁锢,并充分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同时对其进行人性化的关怀,使其感受到人情的温暖,逐渐接受社区矫正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