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之我见》,欢迎阅读!
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之我见
语言学习关键期和外语学习年龄的探讨是英语早期教育议论的热点和焦点,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最活跃、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然而,根据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并结合我国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关键期理论并非一成不变,学习年龄也不是决定外语学习成功的唯一因素。
标签:语言学习关键期;英语早期教育;外语学习年龄 英语的早期教育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议题。许多中小学甚至于幼儿园都安排了各式英语教学课程或活动,社会力量办学也异常活跃,双语或英语教学随处可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英语学习热潮。一般观念认为,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学外语年龄也应该是愈早愈好。然而,从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品质判定来看,外语学习有没有最佳年龄,语言学习有没有关键期?合理看待这些问题,有利于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外语课程的设置、更有利于教学工作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一、关键期假说、非关键期假说及敏感期假说
国外学者研究外语学习年龄差异的依据之一是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很久以前,人们直觉地认为,童年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因而在20世纪50年代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儿童语言学习的能力与大脑的发育有关系,学习者过了青春期就难以完全习得一门新的语言;上世纪6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洛菲尔德发展了这种观点,并提出了颇有影响的关键期假说。他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即人出生后的10~12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能够自然而然地轻松进行。青春期到来之后,人脑已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学习语言也就越来越难。语言学家对一些地方发现的“狼孩”、“猪孩”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不论采取什么方式教他们学习语言,语言能力都达不到正常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的水平。说明学习语言的能力受大脑发育的制约。关键期假说对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影响显而易见,支持这一假说的研究者曾调查了60名移民美国的意大利人。他们在6~20岁之间到达美国,并已在美国居住了5~18年。研究结果发现,只有12岁之前到达美国的人讲起话来更像美国人的口音,而在美国居住的时间长短对口音的影响并不大。以上研究证明年龄是决定外语学习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关键期假说,许多人持反对意见。1978年斯诺(Snow)对关键期假说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以母语为英语的不同荷兰语学习者作为实验对象,对他们在自然语言环境下的语言学习进行纵向研究。结果发现,12~15岁的实验对象和成人实验对象,其荷兰语的掌握在最初12个月最快。学习了一年后,8~10岁、12~15岁的实验对象对荷兰语掌握得最好,而3~5岁的儿童在所有研究测验中成绩最差。这一研究结果否认了外语学习关键期的存在,从而提出非关键期假说(non-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事实上,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可塑性并不像关键期理论陈述的那样绝对。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化的过程,有的人可能在青春期之前,有的人可能在青春期之后完成。后来又出现一种称为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 hypothesis)的假说。根据这一理论,许多语言技能在发展的某个阶段更容易,而有的语言技能尽管不太容易,但要到语言关键期过后方能获得。这种理论强调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不是只有一个关键期,而是多个关键期,语言的发展是连续而综合。有关关键期的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