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欢迎阅读!
积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与解决问题能力
——剖析高中化学课改新课堂
纵观学校化学教学发展演变史,我们可以得出,传统化学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的教学、计算、复杂的推演和应试能力的培养,然而现代化学教学更加提倡、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个人认为,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传统的主导者,转变成知识的引导者 ,应该更加注重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适应新课改教材的素质教育要求 ,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化学课堂实践学习当中,新课改要求是引领教法和学法的方向标,深入运用到高效课堂的实例中去,在突破只重视理论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勤思考、爱探究、会
分析、多总结,在做中学,寓教于乐。 在教授“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新课标的教学任务以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安排了一节化学实验课。实验前,我在黑板上呈现出所配溶液的浓度以及体积后,便要求学生快速计算出所需称量的氯化钠的固体的质量,接下来,带领学生来到实验室,并且按照相关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但是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的一些操作细节引起了我的关注,对此我也产生了化学教学方面的深刻思考 。
首先,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手会颤抖,在引流的时候,由于恐惧心理,怕操作不熟练 打坏仪器,便无法独立完成。作为老师,应当积极主动地掌握学生的实验操作心理,缓解他们内心的恐惧和紧张,于是,紧接着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引流?其实课本中已经罗列好了步骤,我便引导同学们加强对步骤的记忆 。班上两位同学能够记忆犹新,便鼓励他们当中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最终在我的耐心指点下,他很好地完成了引流。其他同学也能运用自如,心中略感欣喜。在很熟悉理论的基础上,学生的操作能力的确有很多欠缺,甚至一些学生连起码的溶解操作都存在问题,这不由得让我觉得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他们更多地是擅长理论,原理,计算书本上的东西,而一到实验自己动手操作就显得很迟钝,经验不足 。但长期以来,化学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师讲实验,学生照样做的水平上。不少教师重视的是对化学实验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强调的是化学仪器使用的规范性,满足于做完课本上规定的实验,很难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功能。加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实验中,学生主要的动手活动就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应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但在实验过程中 化学实验必须强调实践性,教师要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和自由,在实验中逐步明白实验之所以这样安排的道理,容许学生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做到手脑并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过了一会儿,学生跑过来问我老师怎么定容啊,我告诉她,要先知道定容步骤,她也能够很好的答出操作步骤,并提醒她,我上课已经说演示过,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她居然说印象不深刻,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和记忆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学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自我上课为中心出发,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理论正是符合了现代化教育的思想,它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但建构主义理论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它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索、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学习,获取知识。在思维主体——人的内部条件中,“问题情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在接下来的实验当中我愈发觉得学生兴趣浓烈,有些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存在一些困惑,其中一个学生就提出,他想验证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是否一定要在烧杯溶解,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是否浓度会偏大,我便提出验证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再为他提供相关的器材和试剂,他思考了一会儿,想到了用PH试纸 。我找来了试纸给他,他满怀热情地去测两种不同方法配的溶液的PH值,结果颜色非常接近无法分清,并不直观,他困惑了,走过来问我,老师,溶度偏大不是PH 值更大的吗?我说没错的,同时也反问了一句,PH试纸能否测PH值的小数部分吗?停顿了会儿,他拍了拍脑袋,笑着望着我,会心地点了点头。
好奇心的驱使让他愈加想得到实验的结果,他继续追问着我,老师可不可以加酚酞,我问他想到的原因,他说酚酞遇碱是变红的,也许更浓的会更红,我给他找来了酚酞,结果他很失望甚至有点绝望,两种方法配的溶液都是红颜色,还是不能验证,这时我提醒他,让他加入等量的酚酞,然后滴加盐酸 等红色褪去,看看哪种盐酸消耗的多,他非常好奇我的想法,我问他酚酞在中性溶液时候呈什么颜色,他回答说是无色,然后去验证,结果发现就是如此,兴奋之余,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谢谢您,我明白了, 这样我好像不会再忘掉指示剂的应用了,很有趣。我看到他那种通过探究获得认知而开心的表情, 我也因为满足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他获得知识而深感开心。其一他肯定获得了对化学学习兴趣,其二自己对此专业课程有了深入探索的过程,也通过
自己的探索进行自己的新知识的建构,把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和能力作为化学实验的重点。包括从问题提出到方案设计,再到寻找并使用仪器,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收集事实,分析处理事实与数据,最后得出结论等。按照这一程序,让学生模拟实验,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增加其探索性成分,而设计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索,这样就能较好地体现化学实验的探索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大有帮助。 第三,积极开展化学兴趣小组活动。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而合作交流、互动学习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开展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不但让学生有机会把学得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等运用于实践中去,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内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和特长,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学生团结互助、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和科学态度等优秀品质。 第四,重视化学实验的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将原始记录交给教师签名,然后正确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简明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具体操作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讨论及参考资料等。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这一部分反映出学生通过实验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和解释,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进行该实验的设想,真正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总之,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的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教师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只要深入研究,一定可以取得更多成果。 着眼高中学生的化学素养的培养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力求使新的高中课程能更全面地展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 化学科学素养,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提供基础。
德兴铜矿中学 高中化学教师 姚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y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