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化在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在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蒋鹏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6期
【摘 要】欧洲中世纪后期出现的民族国家是资产阶级时代普遍形成的国家形式。本文主要从宗教文化、商业文化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来阐述文化在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民族国家;作用
文化的认同感在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功不可没。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是一种个体被集体文化影响的感觉,是一种集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对某种文化眷恋的情感心理并以认知形式表现出来。它包括文化内认同和文化际认同。前者表现了文化的内在凝聚力,是人们对自己属于某一文化圈的自我意识,后者表现了文化的外向渗透力,是对外来文化的认可和肯定。”
民族国家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主权国家,必须具备即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这两个重要因素。是一种以民族为载体,是享有独立主权的,以人文传统为纽带形成的政治共同体。与欧洲的封建主义国家有鲜明差别。有清晰的疆界,不可剥夺的公民权、共同的文化传统、最高司法权等。在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秩序具有两个根本特征:一是名义上存在于“大一统”基督教中的教会体系,另一个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恩格斯指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文化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过程,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正式在文化的不断建构中形成的文化认同,继而再为这个认同目标不断努力。 一、宗教文化
牛津大学神学博士约翰·威克里夫的学说为英国的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学说总结起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督徒所得是来自上帝,最高权力不在罗马,应在天庭。其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是基督徒的纯粹内心感悟。最后,国王有权力限制教士的奢华生活,教士、贵族、公众都是英格兰王朝的成员。
都铎王朝时期,宗教改革自上而下开始。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离婚案成为导火线,1531年2月,亨利八世迫使主教会议接受国王是英国国教会的最高首脑的事实。并且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如根除罗马主教法案、教师服从国王法案、禁止向教廷上述法案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534年颁布的至尊法案,要求本国一切臣民,尤其是处于敏感职位的人,都必须对国王宣誓效忠。伊丽莎白一世继位以后,继续其父亲的宗教政策,终于排斥了罗马天主教的主导性,为其臣民选择了英国国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一系列的宗教改革,为民众解除了精神上的困惑。这也是英国的传统的体现,它的变化都是在“传统与变革之间”实现的。民众的信仰依然存在,只是不再是向往于基督教这个大世界,而是逐渐靠拢国教,信仰存在并且忠于国家。 二、政治文化
英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其传统文化饱含追求自由精神,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较强。但他们也不希望社会变革扰乱他们宁静的生活、威胁到他们优越的特权地位,迫不得已时总是千方百计把变革控制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但英国的历史又和其他许多国家不一样,在那些国家,斗争往往导致单方面的全胜或者全负,事情可能发生突如其来的变化,结果则造成社会的解体甚或崩溃,从而形成历史的断裂,在英国,由于种种偶然和必然的因素,斗争竟可一般以融合而告终,冲突各方既在融合中被扬弃,又在融合中被保留,结果就融合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现象。”
16世纪初,托马斯·莫尔提出一个“理想国”的构想,通过将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联系起来,为英国人描绘了一个拥有民族意识、实现民族认同的英国民族国家的缩影。托马斯·霍布斯的《利维坦》以国家契约论来构建绝对主权学说。为英国民族国家的构建提出了理论上的重要依据。而约翰·洛克为民族国家的政治现实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跨越。在这一系列的思想家的强化下,进一步深化了民族国家的意义。 三、商业文化
资本主义早期,从商是没有行业规则,道德底线,不管你是什么信仰、人种,一切只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必然要求其身后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支撑它,在异域保护他的要求、利益和野心。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规章制度、语言以及度量衡。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王权的强大。而国王也需要他们的财富支持。
由此可知,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必定会引起的变革,而文化在这个形成过程中功不可没,有着潜移默化之功,正如一句古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任何重大事件离开文化这个因由来谈原因,都会显得缺少灵魂。 参考文献
[1] 黎红雷.文化认同与民族自我中心主义,第308页.
[2]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3] 姜守明.英国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宗教因素[J].世界历史,2008年第3期.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蒋鹏,内江师范学院人事处师资科,研究实习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x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