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传统文化作文

2023-03-08 05:44: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乡的传统文化作文》,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作文,家乡
家乡的传统文化作文

一、传统舞蹈闹皇船(古城街道)闹皇船,又称“船上叙事”。初期表演是由一人扮演艄公(丑角),穿对襟衫,戴八字须,结腰带站于舱前;一人扮演艄婆(旦角),穿大面襟衫,扎矢巾,束腰站于舱后。待音乐起,各自用红带将船挑起,手持桨板作摇船的动作。

后来,闹皇船演变为一位俊俏女子双手执竹木彩绸扎编而成的彩船,用脚行走,远观好似彩船行驶一般,船外有一壮汉手持船桨,模仿划桨状,跟随女子前进后退、左挪右趋中,相互配合,两人做着平船、拖船、上船、停船等舞蹈性动作,偶尔伴以演唱或问答对话。溪边板龙(邵家渡街道)溪边板龙俗称“剪纸板龙”,全长30余米,龙身贴满剪纸图案,所有纸花和图案都是由手工剪纸制作,外观清俊、飘逸。据传,溪边板龙发缘于清朝康熙年间,邵家渡一带大旱,老百姓急于求水,便组织了几百人前去白龙潭取水,回来的'时候,在路上就下起了大雨。

为了纪念这次求雨,老百姓精心设计了雌雄两龙(雌为绿色,雄为红色)称为“行雨龙”,全龙由龙头、龙身(每段一般长15米,20多段)、龙尾拼接而成。每到特定时间,便到各村舞动,颇为喜庆热闹。铜钿棍(括苍镇)铜钿棍是流传于括苍镇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始于清朝,是穷人要饭时的一种表演形式。艺人手拿一尺左右的小棍,小棍两头分别串上几枚铜钿,一边口中唱着词曲,一边手中有节奏地打着铜钿棍,发出“瑟瑟”之声,富有节奏。现在表演时则配上气氛热烈的秧歌舞曲调,或者其他轻快、优美的曲调,表演人数可多可少,一般为1020人,可在庭院或广场即兴表演,也可搬上舞台表演。 二、传统曲艺

临海道情(古城街道、江南街道)道情是流传于我市的一种民间口传身授的地方曲艺,明清至建国前后广泛流传于我市各乡镇,其中《王金满打桐坑》几近家喻户晓,妇孺老幼皆能吟唱几句。演唱时,艺人左手握竹板,怀抱道情筒,右手击筒面,道情筒长约二尺,涂红漆,圆筒一头蒙上一张猪油皮,拍打时发出“蓬蓬”之声,艺人合拍而唱。说唱过程中,常根据内容情节自由发挥,击出快慢轻重不一的节奏,以刻画人物性格、情态,乡土气息十分浓郁。





1 2


唱词以三字、五字、七字为主,大多自编自唱,多以独坐,或站立演唱为主。打莲花(杜桥镇、上盘镇)打莲花又称莲花、莲花落,是一种借助道具的打击为节奏,边唱边击打的一种地方性曲艺。清至民国时期,打莲花在我市沿海地区,特别是杜桥、上盘等地颇为流行。打莲花在庙会上表演较多,表演一般为十人左右,一人领唱,其他人左右站立,有二人手持道情筒,二人手持算盘索,其他人手持铜钿索,击节唱和。唱白采用当地方言,通俗生动,滑稽默。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n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