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堂好课的五个基本要求》,欢迎阅读!

一堂好课的五个基本要求
教育话题 05-14 21:33
时下,教育界时兴起“公开课”、“观摩课”等。一些学校也敞开校门,邀请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观看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但是,怎样评价一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包括有些教师在内,都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我国教育界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是这样评价一堂好课的。叶澜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基本要求(1):有意义
叶澜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
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基本要求(2):有效率
她介绍,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基本要求(3) :生成性
叶澜介绍,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上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基本要求(4):常态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a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