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

2022-08-12 11:04:5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元曲》,欢迎阅读!
元曲
元曲经典诵读(29人评价)|2526人阅读|65次下载|举报文档 元曲经典诵读篇目

十二、牧牛词 高启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简析】:诗用乐府的形式写出人牛相得之乐,而已结句转出本意:这一种天真淳朴的农村生活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 【作者简介】高启13361373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友“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 十三、石灰吟 于谦 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简析】:这首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诵读指导】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十四、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简析】:这首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书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 【作者简介】: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 忠肃。《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十五、登太白楼 王世贞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简析】:唐宋以下关于李白酒楼的题咏很多,这一首诗空中落笔,颇能写出礼拜的饿胸襟气魄。 【作者简介】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至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六、马上作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国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简析】 这首作于马上的短诗,概括地抒写了作者的平生行迹,表现了长期从军以保卫国家的壮志豪情。 【作者简介】:戚继光(15281112日-158815)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他的诗慷慨高昂。著有《练兵实纪》《武备新书》《止止堂集》等。 十七、甲辰八月辞故里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素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简析】 清康熙三年甲辰(一六六四)八月初,张煌言被转解至杭州。此诗即离别故乡前所写,诗中表示自己以于谦、岳飞等人为榜样,宁死不屈。虽以身殉国,但斗志永远不灭。 【作者简介】: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南明儒将、文学家、民族英雄。崇祯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为人刚正


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他的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其诗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但诗文著作大半散佚,今有《张苍水集》行世。 八、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简析】 上海市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这首诗是夏完淳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原收在他临难前的诗集《南冠草》中。作者一面抱着辞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留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慨叹。 【作者简介】: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十九、古调蟾宫·元 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哪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只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简析】 这支散曲,以记叙元宵情景为题,运用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当时每况愈下的社会现实。 二十、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您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简析】 作者以幽默语言,借喇叭为题,对作威作福的宦官给予辛辣的讽刺,反映了明代宦官弄权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作者简介】:王磐(约14701530)明代散曲家。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属江苏)人。他工诗能画,善音律,脱口而出,著有散曲《西楼乐府》。有些作品集中反映了明代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悲惨的现实社会 清代部分 二十一、精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简析】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相传炎帝的少女,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诗中作者以精卫自喻,表示自己坚定不移、力图复明的决心。 【作者简介】: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卒于曲沃。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二十二、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简析】《马嵬》共四首。本篇排列第四。唐天宝间安史乱起,玄宗与杨贵妃逃蜀,途径马嵬驿,陈玄礼的部下不肯西行,迫使玄宗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白居易《长恨歌》写及此事。作者认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死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 二十三、梅花 汪中 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 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 【简析】:梅花初放,预示着寒尽出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二十四、白门感旧 汪中 秋来无处不销魂,箧里春衫半有痕。 到眼云山随处好,伤心耆旧几人存。 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 十载江湖生白发,华年如水不堪论。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路过白门(南京旧时的别称)时所作。诗中抒发对旧友的怀念和自己不得志的伤感,情调凄婉。 【作者简介】: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字容甫,江都(今属江苏扬州)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为拔贡,后绝意仕进。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所作


《哀盐船文》,为杭世骏所叹赏,因此文名大显。精于史学,曾博考先秦图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著有《述学》《广陵通典》《容甫遗诗》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J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