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广播稿 京剧文艺类》,欢迎阅读!
程砚秋
听众朋友们下午好,欢迎走进梨园大世界,我是主持人XXX,今天我们的节目将继续为您讲述“国粹艺术家之程砚秋先生”,欢迎您的收听。
讲述者:这是一段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演唱录音,在20世纪前半页,这个声音曾打动着无数个中国人的心,为之陶醉为之痴迷。程砚秋,一个出身穷苦却创造了无限艺术财富的艺术家,作为京剧表演大师,他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被并称为四大名旦,他创造的程派艺术,清新隽永绝不媚俗,直到今天依然魅力四射,历久而弥新。
讲述者:满清社会的最后几年,列强侵略,政府腐朽,争斗,贫困,抗争,苦难,整个国家民族挤到了一艘随时沉没的破船上,六岁时,程砚秋给京剧演员荣碟仙当了手把徒弟,师父为人脾气暴躁,对徒弟练功极为严厉,程砚秋在这里,饱尝学戏的艰难,挨打受责是家常便饭,这是个苦难的童年,泪水和苦痛伴随着少年程砚秋的成长,然而,被定下唱旦角的程砚秋,在苦难中却成就了坚韧的个性。
讲述者:罗英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程砚秋一生的命运。罗英公,广东顺德人,是大思想家康有为的学生,既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又有开明维新的思想,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他对政治心灰意冷,从此流连文坛和梨园,罗英公将程砚秋当成义子,请来有通天教主之称的旦角大师王瑶清以及其他京剧名家来教戏,罗英公亲自教授程砚秋文化,于是程砚秋在一个完全不同于梨园的气氛中成长起来,正是因为这种环境的熏陶,使程砚秋具有了善于思考的秉性。
20世纪2、3十年代的中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而各种新思想新文化也传播进来,激荡着人们的心灵,使整个中国,进入混乱与激情交织,腐朽与新生共奏的局面中,京剧在经历一百多年的稳定发展后,因为各种新思想的影响,正走向革新与发展之路,京剧由生行挑大梁的惯例因为王瑶清与梅兰芳的出现而改变,两个艺术家改良的成果,让整个梨园耳目一新,而这两位都是程砚秋正式拜过师的,程砚秋在内心感受着梨园界的风起云涌,而他不屑的努力,将使他既梅兰芳之后再掀梨园巨澜。 讲述者:18岁,是程砚秋成名的一年,那几年罗英公不断编演新剧目,请王瑶清帮助边腔导演,从1922年的龙马姻缘开始直到1924年罗英公的最后一部戏青双剑为止,数年间,几乎每两个月一本新戏,程砚秋自组的班社和声社演出了梨花季红拂传等多出新戏,这时的程砚秋充满激情去获取成名,虽然有些新戏还充满了陈旧的意识,在浮华的新意中也有迎合的意味,但是,正是这些令人耳目一刷新的戏为程砚秋独特艺术风格的行成打下基础。在北京上海程砚秋的名气如同骄阳喷薄而出,尤其是程砚秋结合自身嗓音条件独创的唱法,一时风靡被誉为新声,引起了众多观众的极大兴趣。
讲述者:在唱新戏的同时,程砚秋也整理演出了众多传统戏,像玉堂春,贺后骂殿等老戏经他新腔一唱,立即流行。也是十八岁的内年,经梅兰芳的妻子王明华做媒,程砚秋与果素瑛喜结良缘。果家是个梨园世家,美满的姻缘给了程砚秋快乐的心境,而洁身自好的他终其一生,没有出现过第二个女性。
讲述者:作为一个女人,程夫人为丈夫自豪,为自己庆幸,1959年在程砚秋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周恩来夫妇邀请她到中南海家中吃螃蟹,邓颖超由衷的对她说:我们俩都很幸运。
讲述者:1924年罗英公去世,对刚满20岁的程砚秋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有人说罗英公死了,程砚秋也完了,这时的程砚秋走上了寻求艺术个性和伶人之地的苦涩之路。罗英公去世,程砚秋从成名时的喜悦沉入到了冷静的反思,思考演戏的意义,那以后,他只演那些富于社会责任感的剧目,从1924年后,程砚秋真正走向了艺术上的成熟和思想上的独立。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今天的梨园大世界到这里就要与您说再见了,下周同一时间,将继续为您讲述国粹艺术家程砚秋先生的第二集,咱们下期再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x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