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支架式”教学模式初探

2023-03-07 20:0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支架式”教学模式初探》,欢迎阅读!
架式,教学模式,初探,小学,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支架式教学模式初探

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从诞生起就沿用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以教师的权威讲解、演示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通过模仿操作和反复练习来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的教学方式截断了知识的来源,也叫截流式教学。它有两大优势

11 对教师来说灌注知识比强调知识产生过程要容易和方便的多,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率;

12 这种接受学习可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系统知识,而且,因为模式固定,教学设备和课前准备要求较低,对教师来说是省心省事

但对学生来说,没有来源的知识是难以消化接受的,截流式教学培养的人才不会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很容易造就出书之奴隶,俗称书呆子

而发现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让学生去发现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索方式;发现式教学模式的不足是适用范围有限且效率低,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很多年来,在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之间存在着许多争议,其核心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各自在教和学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而近来争论趋向于统一,那就是建构主义者在发现教学基础上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提倡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知识的增长其实就是补充和重组的过程,以改变教学脱离实际的教学 2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支架原意是建筑行业中搭的脚手架,这里用来比喻对学生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适当的概念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支架,学习者能够逐步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达到独立建构知识的境界。简言之,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然后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3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育学者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是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二是可能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别人(如教师)的帮助下或与同伴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正是在这两个水平的动态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儿童的心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教学应根植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应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这就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4支架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环节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呢?支架式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可分为以下5环节:情境导入引导探索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41 情境导入。通过创设有趣味的情境,结合知识本身的特点,吸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本能,有意识地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使学生对新事物产生兴趣,能自觉主动地观察事物,从而找到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思路,就能及时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进入到较为理想的求知状态。


42 引导探索。引导探索,即搭建支架,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的阶段。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为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提供方向;其次,教师要围绕当前的学习容,为学生提供探索学习所需要的概念框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该概念框架应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次,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探索问题情境,教师的引导要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减少。

43 独立探索。教师放手(试着拆支架),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完成任务。这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任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44 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协商讨论,可以交流独立探索的成就,共同解决独立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5 效果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集体对个学习的评价,这种评价依然是与问题探索过程融为一体的,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以上各个环节只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形式,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作优化和调整。当然,任何统一的模式都有其局限性,支架式教学模式也只是我们初步研究的过渡阶段,随着我们课题组研究的不断深入,支架式教学不会受固定模式的限制,而是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与布鲁纳所倡导的指导发现法相似,都强调在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的发现,但支架式教学则同时强调教师指导成分的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目的,将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逐步向学生为主转移。

5.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支架式教学模式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的正确理解。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见解,而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以利于学习的迁移。而且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对各种观念加以组织和改组,有利于学生建构能力的发展。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学习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实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vX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