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种子课读后感》,欢迎阅读!
种子课读后感
种子课读后感
曾多次听过俞正强老师的课与讲座,每次都是在笑声与回味中度过。他的课与讲座不仅幽默风趣,而且有深度与内涵,这次看到了他撰写的书籍,仍然吸引了我。
俞正强在书中引言中说,教学三十余年,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如何有效地破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这两个问题,也是我们同行们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从他的《种子课》一书中,或许有一些启发。
一、 如何上好种子课
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这是我一开始翻阅这本书的初衷。俞老师认为,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如以计量单位为例,一共有八类,这八类中,长度单位是小学生最早接触的,也是最基本的。因此,长度单位的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应该具有种子特质。而在这一系列中,第一节课的《厘米的认识》无疑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所说的种子课。而后面的《分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就是生长课。如果只在数学知识层面上这三节课,就会出现雷同,学生就将会失去兴趣。但如果将数学思考部分融合进来,那么这三节课就雷同中透出不一样来,学生就会有新鲜感。
那在这么多课中,怎么来判断一节课是种子课呢?关键是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思考,整体把握一个知识块的前生今世与后延。这个过程一定有其发生的基点,发展的节点,这些基点与节点可能就是我们的种子课,一定要花力气,精雕细琢。这些课上好了,学生的学习将不会模糊,那么其他的生长课上可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对于学生来说,也就不难了。
二、 如何面对学困生
在我们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学困生,他们虽然听不懂老师的讲课,但又必须认真听,还不能走神,有时想想这些小孩真不容易,而在我们教学中,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也是我们老师头疼的问题。在我们办公室内,经常可看到我们的老师课后在辅导学困生,教师累,学生烦,关键成绩还不一定上去。俞老师也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班上的学困生,他课上多提问,不让他们走神,课中多指导,不让他们掉队太多,课后多补课,尽量讲懂当天学的东西。两年下来,花了十分多的力气,孩子终于考了七八十分上初中啦。孩子上了初中后,又打回了原形。这让俞老师不禁想到,他可以给这样的孩子补课一年,两年,可补得了三年、四年吗?我们说,学习的好坏主要还是基于孩子自身的原因。如果教师能与学生一点心的沟通,教师持之以恒的关怀,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可能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俞老师认为,等待也是一种好办法。他说了一个这样的案例。
学生也没有找人补课也就会了。而教师的守候,则给了学生成熟的时间。因此,有的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于学生的暂时不成熟而引起的,等一等,不要急着下结论,可能也是个好办法。
俞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他说如果要给学困生问题开出一剂药方:那只能是四味中药:即体力劳动一分,拼时间花力气,大量补课,成绩短期内会有所提高。价值追求二分,即改变孩子的心,而心的改变是不能急躁的,要慢慢来。他认为,如果我不能改变学生,但至少可以不伤害学生。方法求索三分,即教师要通过与学生对话寻找原因,只要原因找到了,学习困难也就解决了。生命等候二分。( )即学生的学习困难可能既不是方法问题,也不是态度问题,而是生命的成熟问题。教师要耐得住寂寞,要静待花开,每个孩子总会有属于他的花期。
三、 教师如何反思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学的得与失,另一方面是关于得与失的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c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