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征明《诗书画三绝卷》书法艺术解析》,欢迎阅读!
文征明《诗书画三绝卷》书法艺术解析
明代中期,江南地区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苏州又是中国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之一。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文征明及其书法就表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此卷前有康熙壬寅(公元1691年)岁正月初三日徵明自题引首。后纸为米芾《临河叙》,尾纸为米友仁跋语。是书前有吴宽,周天球,袁廷梼,董其昌等题诗,赞颂,刻石,沈德潜,王穉登,陈继儒等人的题跋和观款。引首钤“祝允明印”一方。 《自题》云:“前贤论书多矣,今仅记数语以为诸君共赏”。此卷为其四十七岁所作。诗为七言律诗。前两句即提到米友仁,说:“自谓此艺今第几”?当指米氏草书超逸清妙而言。而在二句接下去说:“却因五字本无多,便到百金难与易”,则是由此想到了米芾的作品在百金难得的情况下,还要千金求之。虽是自谦之词,也颇见得其书法的价值。正如清王文治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所说:“米元章书,如插花美女,低昂映发,绰有余态。予所见宋刻三本,其(指黄庭坚临本)尚出入二王之间,然犹未能极也。”
此卷是文征明书法的代表作之一。文征明的书法学习历程可谓是“始终寻二王”。从唐宋之间的虞世南、欧阳询到明初的钟、王,他都在吸收古人营养,消化、吸收古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东西。他曾说:“我书小学虞世南、欧阳率更,中年学钟、王,晚岁学李北海。”文征明的书法初学黄山谷,但过于柔媚,乃改学苏轼、米芾,以出新意,书法大进。
- 1 -
此卷的用笔上特点是中锋为主、行笔稳健、浑厚遒劲。藏锋起笔、回锋收笔,虽有侧笔、挑笔,但不露锋芒,线条浑圆而富有弹性,所以有笔势圆满、浑若天成之感。尤其是多处的绞转,行笔时较为迟缓,犹如太极拳之“云手”,极具内涵,寓巧于拙,造就了此作浑穆、古朴的气息。在结体上,字的组合错落有致,参差变化。除了字间大小疏密的变化外,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关系也很微妙。如第三行第一字与第二字的左右两侧间隔一段空白,此处应写一横划,使其联系紧密,以避免孤立而缺乏生气;再如“如”字下的“之”字写完后向下略顿,右侧短撇向下穿插时又不能将笔力写尽,留有余地,给人以留有思索的余地;甚至包括字间的虚实关系也很微妙,往往令人遐想,耐人寻味。
此卷,一气呵成,痛快淋漓。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X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