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 专题

2023-03-08 08:3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美学 专题》,欢迎阅读!
美学,中国,专题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合之美

“和合”思想,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它以“天人合一”为核心, 广泛地表现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许多方面,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合”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大特色,和合文化,亦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之一和主要组成部分。 “和合”文化中和谐化辩证法的普遍运用,使得中国诗性智慧特别注意以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来理解和处理一系列审美范畴的构架和展开。“和合”文化构建了中国美学的主导精神——对“和”美的追求、对和谐的追求形成了中国美学的和谐基调。

一、“和”、“合”与“和合”

《说文解字》 解“和” 为“和, 相应也” , 意指不同事物之间相互配合, 和谐一致。而解“合” 为“ , 合口也 , 即口的上下唇和上下齿的闭合, 申为相合、吻合之意。由于”和“ 与“合”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融会结合之意, 在这个意义上两者是同义词。在中国哲学,“合”与“和”往往交互使用。到了春秋时期,“和” 、“合”两字开始连用, 成为一个整体概念《墨子》有:“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 离散不能相和合。”和合思想在思想家那里, 又成为一种社会理论, 成为一种调控各种社会关系的一种方法论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 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和各种关系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只有各种要素和各种关系协调、和合, 有序组合, 社会有机体才能有效运行。和合思想与尚中观念又紧密相联。“中”与“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要的范畴,“中”是“和”的本体, 而“和”是“中”的呈现。《中庸》 里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事物发展达到中和状态, 即是《易传》所设想的“保合太和”的理想境界。

儒家贵“和”尚“中”,认为“德莫大于和”。《中庸》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学而》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和谐”思想发展到政治领域,就有儒家本源之一——《周礼》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的政治准则。儒家主张,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洞明“和实生物”之道;个人修身养性,要讲究“心平气和”之工;与人交往,要恪守“和而不


同”之法;应对潮流,要坚持“和而不流”之则;治理国家,要追求“政通人和”之理;与国交往,要坚持“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之规,最后的终极关怀乃是“天人合一、宇宙和谐”价值追求,这是中国古圣先贤们积千年之理论与实践而积淀流传下来的精华瑰宝。作为今人,要建设和谐社会,须高度重视和弘扬这一历史传统。

二、天人合一

“居中致和, 天人应合”的内核是“天人合一”观念,这一观念在众多古文献中获得一定程度的理性化表述:一、追求美与善的统一。这突出表现在儒家美学思想中。如孔子主张“里仁为美”,就是强调人只有与“仁”(善)相融一体,才能体现出美来。孔子“思无邪”的评诗原则与“温善敦厚”的诗教更是建立在尚雅正的伦理道德标准之上的。柳宗元的“文以明道”说,朱熹的“文道不二”论等都从不同侧面强调美与善、艺术与道德的统一。在人格美领域和艺术美领域追求美善的统一成为中国美学的主要特征之一;二、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这突出表现在庄学与玄学中。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反映在中国美学中,实质就是强调人的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的交感和融合,中国美学十分重视师法自然,含合造化,在感性的自然形态中直探宇宙的机心;三、强调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中国美学十分重视透过有限的自然形态或有限的笔墨、色彩、节奏、线条等来传达无限的生命意蕴。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庄子的“唯道集虚”论、王士贞的“神韵”说和中国特有的意境理论,都是强调在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中来展示个体生命的活力和宇宙大化的至美。倘以儒、道、禅三家审美理想、美学特征和艺术追求来反观“和合”文化对中国诗性智慧的浸润,更能看出中国美学的和谐基调。三家美学中,儒家美学偏重个体与社会间的和谐,道家美学偏重于个体与自然间的和谐,禅宗美学偏重于个体与自我的和谐。

强调在自然与精神间建立一种和谐化关联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古代审美境界论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这表现在: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人与自然、情与景、主体与客体、心源与造化、内根与外境都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天人异质同构的这种深层文化意识使得中国古代人学与美学间有着内在的本体性关联。“天人合一”思想对古代审美境界论的深刻浸润,从逻辑结构上讲主要体现为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其一:认为“天”是美的本源,美因乎自然,“造乎自然”,主体只有体天道、察天机、悟天理,深契自然之真趣,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W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