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八十五)》,欢迎阅读!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八十五)
3.创新素质教育
许多学者对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质量,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创新是在前人或他人自己发现或发明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进行新的应用、创新的事物、创新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创新素质是主体通过有目的创新行为的积极取向。
关于创新型人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高创新能力的七种人格特征:能容忍模棱,有克服障碍的意志,有自我超越的欲望,受内在动力驱动,有适度的冒险精神,希望被认可,有努力争取认可的欲望。但以上列举并没有完全概括创新素质的人格特征。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创新素质的基本要素,即创新初期的原始感受或动机,创新过程中的毅力和独立精神,以及创新后的自信(即掌握命运的感觉)或自我超越的想法。同时,强烈的好奇心、顽强的毅力和勇敢的进取精神是创新型人格的必备要素。
1
根据以上创新能力的理论,大学生创新素质应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有观察事物的习惯,具有能够发散思维的敏锐观察力,敢于质疑权威观点。
(2)凡事都想找到真正的答案。
(3)有自己坚定的立场,能够耐心地听取和接受他人的正确见解,从中发现问题或启发。
(4)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5)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在解决方法上开辟另一条路。因此,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可以根据以上特点设计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提高创新素质。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P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