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大学生消费的论文》,欢迎阅读!

有关 大 学 生 消 费 的 论 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 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 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 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 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 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 据了解, 在购买商品时, 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 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 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 大约在 300-800 元之间, 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 2000 元, 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 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 往十分谨慎, 力求 “花得值” ,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 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 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 20 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 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 使用手机。 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
此外, 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
的追求, 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 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 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 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 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 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 否购买名牌产品”时,大多数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 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岀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 你能留住多少
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 识时, 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 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 消费已经超岀计划范围, 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 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 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岀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 20世纪 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 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
我经过询
问周围的女生惊奇地发现, 大多数饮食费用在 300 元以下, 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 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岀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 当问及她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 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大多数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 而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3.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一些同学指岀,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 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 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 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 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 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 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 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4.恋爱支出过度
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 100-300 元左右,最少的也有 50 元左右,最高的达 到 1000 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 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 有趣的是, 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 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 而出现三种情况, 即男方全部承担、 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 方主动全部承担, 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 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 被充分演绎。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 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 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 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 主义、 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 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 容易 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 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 这些思想就会在他 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更糟糕的情况是, 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 为了满足 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其次, 父母在日 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 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 又何以正确 指导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 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 应该承认,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 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科研条件、 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 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据我了解,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 题材的论文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上的少而又少, 可见,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还没有对这个 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
其二,“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 金钱观、 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 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 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 的。
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 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 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 对于时尚品牌、 基本生 活用品、 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 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 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 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 培养学生 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 成就, 但是放眼世界, 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 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 等不良消费风气, 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 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 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 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 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 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 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 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 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 也是 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 可以这样理解,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 情商 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 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 财商主要包 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其二, 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 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 教育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L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