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读物插图的功能及审美取向-文档资料》,欢迎阅读!
![儿童读物,插图,取向,审美,功能](/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jpg)
儿童读物插图的功能及审美取向-文档资料
---------------------------------------
儿童读物插图的功能及审美取向
儿童读物插图是指供0~12岁的孩子阅读的书籍、期刊、报纸等中用来补充说明文字内容,增加文字的视觉感和读物艺术氛围的图画。它通常也被等同于儿童读物中的绘画作品,是艺术家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适合儿童欣赏的一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在儿童教育中,儿童读物插图有着独特的功能,这就要求儿童读物插图的创作应体现与其功能相匹配的审美取向。 一、儿童读物插图的功能
图画、语言、文字是人类沟通情感、传达思想的三大媒体,其中图画(包括插画、摄影、图表、符号)最能打破时间、空间和人际间的隔阂,是古今中外不拘国籍性别,均能相通的“视觉语言”。儿童读物插图在儿童的阅读与审美教育中更是具有其他表达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儿童读物插图能强烈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一般来说,成人选择读物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理性的判断。但对儿童来说,由于认字不多,在选择读物时,往往不能从读物的文字内容上来判断这一读物是否为自己所需。这时,插图作为受关注度极高的视觉形象,便成为儿童选择读物的一个重要标准。精美的插图总是最能抓住儿童的视线,强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其次,儿童读物插图能明确地向儿童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对儿童来说,仅从文字或听觉上获取作者传达的信息是远远
不够的,这时插图担负起了将文字直观化的任务,即能将文字内容直观地显现在儿童面前,让儿童尽快了解文字所要表达的主要信息。在现实生活中,不识字或识字甚少的幼儿可以基本看懂儿童读物中的插图,特别是写实性的插图,正是因为插图本身就是传达作者意图的重要载体。
再次,儿童读物插图具有很强的美育功能。人是有审美需求的。生活中的物象若具有美感,就往往能招人喜爱。儿童同样也有审美的需要。在儿童读物中,一幅幅优美的插图能让儿童感受到色彩的奥妙,动人心弦的画面气氛能使他们思考力灵活,想像力丰富,对美的触觉更加敏锐,并学会如何去欣赏美。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图文并茂的读物,长期浸润在精美的儿童读物插图中,孩子无疑能得到较多的审美享受,形成对美与丑的判断能力。
一般来说,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审美知觉、审美想像、审美情感等。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也是如此。儿童在阅读精美的儿童读物插图时,正是通过对由插图的形状、色彩、光影、空间等要素组成的形象的整体把握,来对插图所蕴涵的审美元素进行感知的。
审美想像是指审美者“在头脑中加工改造通过审美知觉所获得的审美表象,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审美意象的心理过程”。儿童在欣赏儿童读物插图的过程中,即是在分享画家的审美想像,甚至他们还能在画家审美想像的基础上进行审美再想像。这必将促进儿童审美想像能力的发展。情感则是整个审美心
理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审美活动依赖于审美情感。儿童在阅读和接受精美的儿童读物插图时会产生审美愉悦。在这种审美愉悦中,他们又会去寻找类似的、更多的审美对象,进行聚精会神的审美活动,并展开丰富的审美想像。这种“审美――产生审美愉悦――再寻找
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的反复进行,无疑会促进儿童审美情感的发展,为他们日后创造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儿童读物插图的审美取向
儿童读物插图和成人读物插图不同,它应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童趣
童趣是儿童读物插图必不可少的一个审美特点,优秀的儿童读物插图总是善于以儿童的目光及心理去发现和发掘事物本身的美,并根据儿童审美心理作艺术的渲染,以实现这种美的本质与内涵。这也就是说,童趣是儿童读物插图的灵魂。画家不能以自己的情趣来代替儿童的情趣。正如鲁迅先生在《看图识字》中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况。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所以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做起来也十分烦难。”儿童情趣的审美取向决定了儿童读物插图的创作者必须以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和创造世界。
童趣要渗透在整个插图之中,并在造型、构图、色彩、表现手法等各方面表现出来。如温泉源的《大椅子》就充分地表现出
了孩子的童趣:画中小女孩夸张的动态完美地表现了她发现大椅子的喜悦;小女孩四肢朝天(这是小孩才有的动作),一副高兴的样子;小女孩、小狗、小猫神情专注地注视着前方,来了个老公公;典型的小孩子让座的姿势;最后小女孩坐在老公公的腿上,小猫坐在小女孩的怀里,真正体现了“真开心”的情景。 (二)夸张和变形
夸张和变形是儿童读物插图创作最基本的手法,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夸张和变形也是让儿童读物插图产生童趣的重要方法。所谓夸张和变形是指画家在创作中运用夸大、突出的手法描绘对象的特征,使画中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具特色。这种创作手法不仅可以启发儿童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增强趣味性,调动儿童的阅读兴趣,并有着加强叙事和传情的效果。同时,夸张和变形对于丰富儿童的情感,加深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启迪想像,开发智力,培养美的情操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如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很难分清外形相似、色彩相近的狼与狗,但是经过夸张和变形后的狼和狗的形象,幼儿就能分辨清楚。可以说,夸张和变形就是在所描绘对象的真实形态的基础上,对其主要特征、特点经过抽象概括并加以强化,使其更具直感性,有利于儿童对周围事物基本特征的认识。 当然,儿童读物插图的夸张和变形应从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出发,在了解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满足儿童的审
美要求,使插图成为儿童看得懂、有童趣并能打动儿童、启迪儿童心灵的好作品。这就决定了插图画家不能脱离生活进行离奇的夸张和变形。在儿童读物插图中,夸张和变形的运用包括以下形式:一是动作的夸张和变形。这主要体现在动作幅度的夸大和变形上,如对形象身体躯干和四肢位置的移动距离的夸大和变形,以及对姿势与姿势之间转化速度快慢的夸大和变形等。丰富的手势变化可以很好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显示人物的性格;二是表情的夸张和变形。脸部是直接传达情绪的重要部位。其中眼神和嘴形的变化最为突出,鼻子的变化最小。但在表情的刻画中,五官的变化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的表情倾向应该一致,这样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J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