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2年度同江市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2012年度同江市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赵 志 刘东林 王兴强等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5期
赵 志,刘东林,王兴强,邢丽君,刘宜新
(黑龙江省同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同江 156400)
摘要:对同江市2012年大豆生产情况、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高产典型以及存在问题和技术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豆生产;问题与建议;调研报告;同江
同江市地处我国东北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下游,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产粮大县,现有4镇、6乡、85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个大型国营农场,辖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2.4万人。2012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25万亩,粮豆薯总产量11.65亿kg。
1 大豆生产情况
1.1 播种面积大幅下降
2012年,同江市大豆播种面积统计上报完成43.404万亩,按统计上报面积比上年减少38.086万亩,下降46.74%,大豆播种面积仅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9.29%,大豆产量占粮豆薯总产量的5.96%(表1)。
1.2 区域化种植明显
历史上大豆是全市种植面积最多的作物,各乡镇均以种植大豆为主。截止2012年,土地条件较好,地势平坦的乡镇,大面积种植水稻和玉米,目前只有同江镇、乐业镇、向阳乡等3个乡镇零星种植大豆,青河乡、街津口乡、临江镇、金川乡等4个乡镇种植大豆少于水稻或玉米面积,三村镇、八岔乡、银川乡等3个乡镇种植大豆分别超过10万亩,成为目前大豆种植专业乡,形成了典型区域种植的生产特征。
1.3 单产和效益较低
与种植水稻、玉米比较,大豆是产量较低、比较效益低的作物,因此是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压缩种植面积的作物,这是大豆面积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按黑龙江省2012年水稻最低收购价1.40元/斤,黑龙江省2012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购价2.30元/斤、玉米收购价1.05元/斤计算,水稻、玉米效益较好,大豆效益较低(表2)。
1.4 长势繁茂喜获丰收
4月下旬受冷空气影响,21~22日、24~26日,出现两次较大降水。进入5月上旬,受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从3日夜间开始到10日,降水量达到大到暴雨量级。4月下旬至5月上旬较大降水,涝象加重,农作物播种期拖后15d以上。因此,全市大豆中早熟品种如大豆合丰55、合丰50等从5月16日开始陆续进行播种,集中播种时间在5月20日左右。早熟品种黑河38、北疆九1号等从5月25日开始陆续进行播种,集中播种时间在6月初。由于土壤墒情较好,大豆出苗整齐,保苗率高,后期由于雨热条件较好,大豆生育进程正常,长势繁茂,9月中下旬大部分地块正常成熟,增产丰收成为定局。秋收时,连续降雨影响了收获进度,10月中下旬收获结束。
2 大豆品种、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及高产典型
2.1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2年大豆主导品种为合丰55号、合丰50号、合丰51号、黑河38、北疆九1号等。主推技术为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2.2 高产典型
八岔乡新强村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1.01万亩,平均亩产206kg。银川乡永华村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1.05万亩,平均亩产203kg;三村镇三村村王伟讯种植大豆50亩,选用合丰55号,垄三栽培,平均亩产214.03kg;三村镇三村村李学明种植大豆30亩,选用合丰50号,垄三栽培,平均亩产213.22kg;金川乡金山村秦建辉种植大豆150亩,选用北疆九1号,垄三栽培,平均亩产199.88kg,三村镇三村村王永哲种植大豆150亩,选用黑河38号,垄三栽培,平均亩产187kg等。
3 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同江市大豆生产中还存在着种植结构不合理,品种越区种植,应用品种多、乱、杂,重迎茬面积过大,栽培技术不规范,种植规模小及成本高等问题,影响和限制大豆高产,降低了大豆的商品品质,缺乏与国际市场大豆竞争的能力。
3.2 技术需求
大豆生产需求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品种和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其配套技术措施等。
4 发展大豆生产的建议
4.1 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品种
早熟是高寒地区大豆品种选择的首要条件,然后才是产量和品质,相同熟期的品种,要优先选择含油量高的品种。熟期过晚,不仅成熟度不好,商品性差,而且很难高产和优质,切忌越区种植。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不同地块、不同肥力来选择品种,按照《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高产优质品种区域布局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当前大豆生产上的主栽品种、搭配品种和苗头品种,做到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留出50~100℃有效积温,以保证大豆在初霜期前正常成熟。
4.2 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在大豆生产中,除品种因素外,栽培技术是唯一人为可控的提高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有效途径,栽培措施应用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与品质。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块、不同地力来选择栽培方式。要大力推广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模式和大豆45cm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模式。
4.3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进行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稳产的前提,能减少病虫和杂草的危害,提高大豆产量,尽量选择和玉米、杂粮、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减轻大豆连作危害。
4.4 加快规模化经营步伐
对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降低大豆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效益。
4.5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同江市与国营农场相邻,而在大豆产量和品质上却存在较大的差距,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环境方面的差异。建议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实现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0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