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队伍建设,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2022-10-14 23:29: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党建队伍建设,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欢迎阅读!
党员发展,队伍建设,党建,构建,体系
加强党建队伍建设,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 桑大志,雷玲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6



桑大志,雷玲

(南京农业大学 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建队伍的建设,促进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提升,是完善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关键。从队伍专业化发展和工作成效评估两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可有力地保障学生党建队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党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03702

根据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时期。伴随高校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和各种外在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部分学生党员身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学生党员整体素质下滑。[2]在充分认识、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提出了《关于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把“大学生党员素工程”作为高校学生党建的重点工作,指导省内高校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积极推动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高校学生党建队伍是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在现实工作中,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发展缺乏长效机制的支持,导致党建工作政治育人功能弱化。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切实增强党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方法,能够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一、高校学生党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一)学生党建队伍人员配置不合理

随着高校大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加和对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的要求,学生党建队伍的人员配置已不能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体现在专职和兼职人员配置不合理,专职人员数量少且主要集中在管理岗位,兼职人员主要由学生辅导员、专职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党员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承担着具体的党员发展、教育和组织支部生活等大量工作,同时要完成本职的工作学习安排,因此,在各项工作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另外,专职党务秘书、组织员与学生党员比例远不及相关规定要求,导致学生党建的各项工作出现了程式化,甚至批量化的趋势,在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尤为显著。随着党中央和国家对高校党建工作要求进一步的提高和细化,更突出了这种配置所带来的冲突。

(二)学生党建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培养人的工作,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发展,这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党建队伍整体具备高素质、专业化和稳定性。但一些高校的党组织表现出功利化倾向,忽视了学生党建队伍长效机制的构建。[3]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科学的长效机制来推动学生党建队伍建设,从队伍的人员配置结构上看,兼职党务工作者过多是影响队伍稳定性


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团队效能的考量,兼职人员的本职工作繁简波动限制了他们对工作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也影响到队伍整体的工作成效。从党务工作者自身发展角度来看,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在岗位发展、职称评定和专业深造等现实利益上得不到有效保障,是影响队伍稳定性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从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建设角度来看,党务工作者还应增加与学生党员专业发展的相关学科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党员在学科内更好地发展,这也是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瓶颈之一。从工作成效来看,学生党建工作成效具有隐性,具体成效体现在高校的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难以用量化指标来全面考核工作,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检测,从而影响到党务工作者的主动性。

(三)学生党建队伍建设的滞后导致政治育人功能的弱化

政治育人功能是指党务工作者运用科学的宣传、教育方法,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了解、掌握、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参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活动,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具有政治导向性。当前高校学生党建队伍建设的滞后弱化了党建工作政治育人功能,主要表现为:第一,党建工作学习总结流于形式,部分学生党员思想动摇,信念不坚定;第二,师生对党的任务和使命的理解偏重于事务性工作,学生党员在同学中不能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体现不了党员的先进性;第三,在党员发展、培养过程中陷入功利化误区,过分强调发展规模,忽视培养质量的提高,导致学生党员整体素质下滑。

二、学生党建队伍建设与保障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

目前,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条件,为高校党组织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党建包含宣传教育、组织建设和政治导向三个方面的工作政治人功能体现在这些具体工作之中,与保障大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息息相关。

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建立需要一支专业、稳定的党建队伍来长期引导和培养。因此,加强学生党建队伍的科学化建设,特别是在队伍专业化和成效评估机制两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稳定工作队伍,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强化党建工作政治育人功能,是提高大学生学党员政治素质的前提,也是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之一。

三、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党建队伍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指导教育工作发展的科学方针。高校学生党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在于工作没有严格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应当从队伍配置调整、保障机制和成效评估三个方面加强学生党建队伍建设,从而带动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队伍配置调整成为学生党建队伍建设的关键着力点

高校党组织应着眼于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协调人力资源,合理调整党建工作中专兼职人员的比例,减少兼职党务工作者自身流动对工作的影响;提高发展、培养等具体工作中的专职党务工作者的数量,确保在政治导向工作环节上专业化,是夯实保障体系基础的保证。同时积极完善专职党务秘书和组织员的配置,达到合理配制比例,完善组织体系。运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参与学生党建,有利于学生党员在学科内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更为全面地考察要发展的学生。排除因缺乏对学生的了解而以学习成绩作为首要发展标准的潜在影响,充实保障体系的考察机制。

(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是推动学生党建队伍建设的出发点


高校在开展学生党建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充分考虑师生和党员的现实利益,坚持学生党员发展与党务工作者发展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推动队伍建设的必然性需要。要以科学管理方法和个人发展机制来保障党务工作者自身的现实利益和发展需求,调动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发掘队伍的工作潜力,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队伍建设,形成科学的长效机制,保障学生党建队伍的健康发展,是促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必然性需要和重要支撑,是解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问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贺国强.在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029.

2]孟庆恩.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2005(4).

3]陈建国.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

4]邓红英.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基本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5]孙瑾,卢黎歌,宋晓平.当代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s4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