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鲍照《拟行路难(共六)》“对案不能食”古诗词阅读理解(二)》,欢迎阅读!

鲍照《拟行路难(共六)》“对案不能食”古诗词阅读理解(二)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拟行路难(其六) [南朝宋]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③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会:能。①蹀躞:小步行走的样子。①弄儿:逗小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反映的是诗人仕途的失意与坎坷,且表现形式上纯用赋体,抒情更为真切。 B.诗歌在遣词造句上讲究自然明白,不求艳丽而十分清新,不求堆砌而十分顺畅,不求冷僻而十分浅显。
C.诗歌层次鲜明。起调平和,中间高亢,结语峭拔;有张有弛,抑扬顿挫。五言、七言变换,节奏的起伏跌宕与情感旋律的变化正相应。
D.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不能报效国家的无奈;同时自宽自解,对门阀制度下“才秀人微”的现象发出不平之鸣。 2.试析“安能蹀躞垂羽翼”的表达效果。 【答案】
1.C
2.①运用比喻修辞,以“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来表明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①使用反问句式,有怀难展的处境;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强化了不甘寂寞、怀才不遇(门阀制度下寒门难仕)的激愤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起调平和,中间高亢”错误,诗歌一上来先刻画愤激的神态,“对案不能食,拔剑击
①
②
柱长叹息”,应是“起调高亢,中间平和”。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安能蹀躞垂羽翼”的大意是: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
首先,从句式上,“安能蹀躞垂羽翼”采用反问句式,强化了诗歌感情的抒发,结合整首诗歌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不能报效国家的无奈的感情角度,这个反问也突出了自己怀才不遇、不甘寂寞的愤激之情。
其次,本句中“蹀躞”,指小步行走的样子。其中“蹀躞”“垂羽翼”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艰难处境。这里采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大丈夫失意丧气的状态。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c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