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

2023-02-19 16: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欢迎阅读!
鹤琴,幼儿教育,意义,现实,及其
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在以长子为观察对象进行长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有关教育思想,提出了自己幼儿教育中的“活教育”思想。在我国幼儿教育不断发展,幼教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陈鹤琴 幼儿教育 意义 一、陈鹤琴“活教育”的思想 1 “活教育”的目的观

陈鹤琴曾说到:“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包涵了深刻的哲理和内涵。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还是“人”的发展,因而陈鹤琴认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于儿童,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如何“做人”。他强

[1]

调了从小塑造儿童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性 2教育课程设置

陈鹤琴反对传统教育中的“书本中心”的思想,倡导一种“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他主张“活教育课程是把大自然、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社会学习‘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早期的幼儿教育大多具有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倾向,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教室里,教室很少带孩子去户外郊游学习使儿童与环境的接触相当缺乏,所学的内容也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没有

[2]

较多的联系。这样儿童所得的都是呆板生硬的死知识,也没有获得鲜活的人生经验。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是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 3教育的方法观

“活”教育的方法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他看来,“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他认为:“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的,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的。~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着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有鉴于此,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此外,他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 二、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原则

1、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社会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密切相关。陈鹤琴对家庭教育寄予热切的期望:“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使他们关于体德智都从小好好儿学起”他认为: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应尽到教育好孩子的责任。幼儿在父母那里学说话,

[3]

认识周围事物,模仿父母言行,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性格。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幼儿家庭教育

2、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陈鹤琴指出,小孩子既难养,更难教。“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陈鹤琴指出:“出生小儿“除了几种简单感觉和几种简单动作之外,差不多别无所能。”但逐渐地能听,能言,会走会画,有思想,有能力了,这是因为他有后

[4]

天的遗传之基础,凭借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方能得到发展,其中教育起主要作用

3、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应融化和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亲子间的交往和家庭生活的实践,随机地,个别地,面对面地经行的。他是从家庭生活的需要和儿童在家庭中的主要学习内容来阐述家庭教育的各项原则的。包括:卫生教育方面,情绪教育和群育方面,智育方面。此外,陈鹤琴认

1




为全面提高父母的素质和教育能力,是保证家庭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 三、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方法

1.创设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生下来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变坏,这和环境有很大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凡是可以给小孩子的刺激都是他的环境。”其中包括物质的环境与人的环境,而人的环境尤为重要。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用以支持他们的模仿,诸如良好的精神环境、游戏环境、艺术环境和阅读环境等。

2.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首先阐述了儿童心理并以之为施行家教的基础,强调“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方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心理而妄加教育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带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娇生惯养的教育在家庭里是常看见的,会使孩子养成利己害人的坏思想,成为很倔强很刚愎的孩子。相反,规矩多而严,也是不好的,其实施秉承父母意志,以父母意志为意志,以父母性情为性情,也会损害孩子的发展。应该一方面予以充分的机会以发展孩子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如此,小孩未有不受其惠的。”他在长期的观察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七大心理特点:好游戏、好模仿、好猎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群体、喜欢称赞,并据此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正面教育、以身作则、及早施教、严格要求、教养态度一致、宽严适度、责罚慎重等七条教育原则和游戏法、激励法、榜样法、诱导法、暗示法、动作教育法等十种教育方法。例如:他根据儿童喜欢称赞、嘉许、奖励,而不喜欢禁止、抑阻的心理特征提出了“正面教育”的原则,主张对小孩子多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诱导,不要给予消极的刺激,采用“激励教育法”,用言语来激励他,使得他居于自动的地位,而且使得他很高兴地去做。

3.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但二者不能脱节,必须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而我国的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往往配合得不太好,相互脱节。如在有些方面分歧较大,幼儿园教师们煞费苦心所取得的成果往往被家长们不经意的一言一行所否定;也有一些家长,倒很注意教育但不了解幼儿的情况,孩子在家里学的和在幼儿园里学的,常不能相融合,甚至两方面发生冲突。另外,幼儿园也不主动去和家庭合作。因此,家庭和幼儿园都应该改变观念,加强联系和合作。他强调“儿童教育是整体的、连续的”“因为儿童与父母的亲和力很深,相处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从而也较大,往往儿童在学校得到的一些好处,抵挡不住家庭不利环境的影响;因而现今中国的家庭,更有联络的必要。”此外,他还列举了探访家庭、讨论会、报告与恳谈会等形式,一直被我国幼儿园广泛采用,基本上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四、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启示

1把握兴趣点

教师通过媒体、实物、以及开放性的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发现事物的变化。当孩子发现这一特征后,都感到非常的兴奋,于是教师立即抓住这个兴趣点,来挖掘更有价值的教育内容,通过图片媒体,让孩子细致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师幼在共同探索过程中,寻求答案,并进发出智慧火花,促进师幼间的情感交流。当孩子对事物的变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抓住机会,把孩子的兴趣点推向更高的层次。如教师让孩子独立思考或画出事物的变化过程,虽然有的孩子画出的物体形象不是非常的形象生动,但毕竟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教师积极的鼓励,适当的点拨,能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创作与想象。只有他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Xb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