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组织与学生社团建设

2022-11-04 23:2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共青团组织与学生社团建设》,欢迎阅读!
共青,学生社团,团组织,高校,建设
高校共青团组织与学生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平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和重要阵地。随着中共中央十六号文的颁布,20051月,团中央、教育部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社团工作重要性,努力发挥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科技进步和办学规模扩大,高校学生社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一是数量多、规模大,发展快但不够平衡。二是部分社团活动主体不突出,主旋律不鲜明,随意性比较大。三是部分社团活动不够稳定,缺乏生命力。四是部分社团工作得不到挂靠单位的重视与支持。五是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严重缺位。六是社团活动经费没有保障,无办公和活动场地。七是部分学生社团因经费不足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外部因素对学生与社团活动影响加大。面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高校如果不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那么将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大局。高校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目前,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模式一般采取的是“一体两翼”的大团建模式,也就是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为两翼。众所周知,学生会在高校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在学校和学生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会的地位在高校非常明显,学生会的工作能得到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得到学生的广泛遵循和认可。而学生社团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挂靠在不同的院系或部门,会员分布在不同的院系专业,开展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形式灵活,但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已经是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因此,高校共青团必须充分发挥大团建模式,把学生社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放到同等的地位来对待,不能厚此薄彼。

延伸手臂,将学生社团纳入团学工作体系。尝试在学生社团建立团支部。目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抓好班级团支部建设的同时,要着眼于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和发展团的基层支部。要尝试在一些发展较为成熟、机制较为健全、活动较为经常的学生社团中建立团支部,把注册团支部建设和活动团支部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将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分层次地建到社团。逐步完善社团团支部的组织生活、日常管理、民主评议制度等,不断巩固社团支部建设,让社团的支部建设为学生社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将学生社团干部纳入团干的培训体系。学生社团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他们的思想道德、能力素质对社团的发展非常重要,目前高校一般都定期以团校、培训班为载体组织团学干部进行理论学习等,那么共青团组织应该将学生社团干部纳入团学干部的培训体系,通过对他们的培训,提高社团干


部的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另外,在每年学生的综合测评中,要把社团干部和其他的团学干部一视同仁,让他们享受同等的待遇和加分。 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共青团活动中。相对于班级团支部而言,社团团支部更容易开展灵活、丰富、新颖的共青团主题活动。校团委,充分利用社团当中团员的工作积极性,开辟多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渠道,使社团团支部的活动开展得更扎实、更活泼、更有效。结合社团特色,通过与院团工委、校团委的沟通合作,形成共建机制,鼓励社团支部参与主题团日、“双十佳”的评选,扩大团建工作的参与面与影响力。

积极支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一是从筹措经费上支持。实践证明,高校很多学生社团的发展严重受到经费限制,特别是一些理论学习型的社团,会员交纳的会费往往才几元钱,加上社团本身的性质不容易从社会上得到经费赞助,这样一来,社团的经费成了最主要的难题。高校共青团面对这种情况,应该积极主动地帮助此类社团筹措资金,共青团组织要积极指导此类社团开展对社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来争取社会经费的支持,并利用自身在学校的优势,积极帮助争取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经费支持,另外,共青团组织自身有责任有义务对理论学习型社团的活动从经费上予以支持。

二是从营造氛围上支持。社团的健康发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但社团本身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良好宽松的氛围,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宣传优势,来营造学生社团健康成长的氛围,要积极通过团属宣传阵地帮助宣传学生社团,通过各级团学组织来宣传学生社团,让普通学生了解学生社团认识学生社团。

三是从活动场地上支持。高校因为学生社团的数量与类型的日益增多,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场地受到严重限制, 目前,在高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社团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场地,绝大多数学生社团都是打“游击战”,活动场地缺乏成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一大障碍。那么,高校共青团组织除了积极将自己的活动向学生社团活动开放之外,另外,还要积极帮助学生社团活动争取其他的活动场地。

四是从聘请导师上支持。一个优秀的学生社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直接决定了社团活动的质量。因为教师理论知识渊博,专业水平高,其思想、思维、意志、毅力、情感、道德及修养时刻都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出台社团导师聘任考核奖励办法,从而提高教师参与或帮助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使社团活动在内容上更加健康,更具有更深刻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社团活动的组织上少走弯路。

鼓励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功能。高校共青团组织要鼓励学生社团从理念上创新。高校学生社团只有从理念上创新,才能充分发挥社团自身的教育功能等,切忌把学生社团看成是学生自娱自乐的载体。每一个学生社团都有它自身的教育义。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学生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提高教育育人的质量,既要强化课堂教学,又要增补课外教育。学生社团从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将知识消化于课外和社会实践的演练之中,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鼓励学生社团从活动上创新。学生社团负责人要开动脑筋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TS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