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及启示》,欢迎阅读!

论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智能理论。90
年代来在美国教育界具
有重大影响,并很快成为许多西方国家当前教育改革重要指导思想的一种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全面发展、多元化评价幼儿、幼儿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等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 [关键字] 多元智力、幼儿教育 —、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而非单一,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能力优势组合,进一步证明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行行出状元”。他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理论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力。
[1]经过“智力选择依据系统”的严格筛选,把构成多元智力理论基本结构的七种智力分别确定为﹕
(1)言语―语言智力﹕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2)音乐―节奏智力: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3)逻辑―数理智力﹕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4)视觉—空间智力﹕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6)自知—自省智力﹕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侓和自制的能力。
(7)交往—交流智力﹕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8)自然观察者智力﹕指善于观察、分类、鉴别、乐于饲养、种植的能力,表现在对自然现象敏感和对探索大自然的热爱上。
二、多元智力理论在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影响
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界的影响,始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中译版在中国大陆的出版,但一开始这一理论的影响主要在理论界。通过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1997―2007年关于多元智力的论文共有1785篇,其中1997年只有2篇,1998‐2001年有55篇,2002‐2004年有680篇,2005―2007年有1048篇,近10年来多元智力这个专业词汇在幼儿教育杂志上出的频率也在不断提高,1997年月份主要期刊出现“多元智力”这一词汇的频率是平均每期1.8次,2003年为平均每期7.7次。
在幼儿教育实践领域,多元智力理论真正产生影响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综观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实践中的状况,有这样两种基本情形﹕
(1) 将多元智力理论作为幼儿园教育尤其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的理论依据。
多元智力理论的作用一般在于指导幼儿园课程内容和活动选择,指导幼儿园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指导幼儿园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各种针对性的活动和经验。近年来,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课程的内容领域及相应的幼儿发展领域的思考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2) 将多元智力理论作为某一发展领域的实践指导。
在中国,明确提出并真正全面实施或实践多元智力理论的幼儿园并不多见。但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精神,在某一个或两个智力领域开展研究和实践的幼儿园为数不少,在这些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园主要是进行尝试性的实践,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探索,以对幼儿在特定智力领域的发展及教育有效为全面深入的把握。 从目前可查询的有关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成果可见,多元智力理论确实开阔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引发他们对幼儿智能、幼儿发展的新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幼儿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G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