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心理教育的发展阶段》,欢迎阅读!
儿童心理教育的发展阶段
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适应等关键概念。图式(schema)就是动作的结构和组织,它是发展变化的基本单元。同化和顺应是两个基本的认知过程。同化(assimilation)是指使用已有的图式对新的环境信息加以组织。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对儿童已有的图式进行修改或重构,使新的信息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以下内容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1)语言关键期(0—6岁)。
从出生到18个月,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期间,儿童的听力越来越灵敏,发音器官越来越成熟,能够辨认、理解、记忆、模仿周围人的语音、语调,获得生命最初的词汇。
18—20个月,是儿童获得词汇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儿童有强烈的模仿愿望和模仿行为,掌握的词汇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因此被称作“语言爆炸期”。
(2)感知觉关键期(0—7岁)。
研究表明,2—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和听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记忆流畅性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数量知觉发展的关键期,6—7岁是运动知觉速度和灵敏度发展
1
的关键期。
(3)运动关键期(0—3岁)。
研究表明,0—6个月是平衡感发展的关键期,7—10个月是学习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学习站立行走的关键期,1.5—3岁是发展手指精细动作(如抓、握、捏、提等)的关键期。
总之,教育要立足于一个基点,即教育要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突出强调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揭示了儿童的成长规律,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对此应加以重视。格塞尔提出了一种重视自然规律的理论,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这无疑具有较大价值。
1.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切勿超前学习。
孩子的发展受成熟机制的制约,与其年龄相适应。因此,父母和教师应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依据规律去养育他们。此外,还应当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他们尚未发展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切勿过度焦虑,更不能揠苗助长。孩子的成长有其天然的内在进度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可能暂时能让孩子,但实际上却存在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扎实的隐患,甚至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反而不利于长期的发展。因此,过早地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对孩子来讲弊大于利。
2.理解孩子的天性,让其充分体验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乐趣。 每个儿童都是在尽可能地达到的成熟水平。自由而充分地成长是儿童天生就具有的不可剥夺的冲动。只有为儿童提供限度的自由空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8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