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信息学资料》,欢迎阅读!

信息学资料
1.1948年,美国数学家申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1949年,发表了《在噪声中的通信》两篇论文,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
2.信息传播的类型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构成信息的基本条件,即信息的要素包括语义要素、差异要素、传递要素、载体要素。 4.信息收集的方法主要包括阅读法、观察法、询问法。 5.信息组织的程序包括分类、核实、筛选、解析。 6.信息分类的依据主要有主题特征、来源特征、时间特征。
7.网络信息源的特征是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庞杂性和多媒体性。
8.信息资源管理的七个要素是信息流、人员、信息机构、政策与法规、资金、物资、时空。 9.20世纪80年代,研究信息社会问题最著名的两部著作是松田米津的《信息社会》和奈斯比特的《大趋势》。
10.Internet—网络的网络,包括三个层次的网络:骨干网、区域网、用户动用网。 11.“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最先是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的。 12.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家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的理论。
13.成立于20世纪40年代的兰德公司是出现最早、最具典型性的信息咨询机构。 14.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因特网正式被冠以“第四媒体”的称号。 15.对一组特殊类型文献的总称,目前还没有明确定义的,称之为“灰色文献”。 16.用语言、文字或语义性质的符号表达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17.用来查找互联网上的个人或机构的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通常称为白页服务。 18.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图书定义为:“至少有48页的非期刊型出版物。” 19.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权客体的种类有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20.在信息传播活动中,受传的个体往往会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在行为或观点上发生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从众现象。
21.信息收集行为主体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客观存在于有关信息源或载体内的信息采集并汇聚起来。
22.大众传播指专门传播机构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向为数众多的、分散的大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通常采用的形式为印刷媒介类的报纸、刊物、书籍和电子媒介类的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
23.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是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存贮、传递信息、并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 1 -
24.信息高速公路以现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通信技术为基础,以光缆传输为骨干,通过数字压缩技术、计算机加密和解密技术以及电脑、电话、电视、传真等多种媒介,将文字、声音、图形和影像等高密度信息,以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高精确度传送到全国的每个社会单元,为之提供教育、科研、卫生、娱乐、商业、金融等多方面的服务。
25.组织传播特定的社会组织内所发生的传播或社会组织同外界进行的传播,其规模应在三人以上,人数无上限。
26.信息的组织即信息的整理与加工,就是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序化和综合,实现无序信息向有序信息的转换。
27.信息资源管理运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信息政策调控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以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科学行为。 28.信息收集的一般程序。
一,明确信息收集的需求和目标;二,恰当限定信息收集的边界范围;三,开拓信息来源;四,选择收集方法;五,设计好相关的调查表格。 29.试述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几次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以语言的产生为特征;二,以文字、纸张的产生为特征;三,以印刷术的发明为特征;四,以电信传播技术的发明为特征;五,以电子计算机和通讯卫星的出现为特征。
30.试述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中关于信息社会的特点。
一,在信息社会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二,价值的增值不再主要通过劳动,而是通过信息;三,人们注意和关心的是将来;四,信息社会是诉讼密集的社会。 31.如何理解信息筛选中的“筛”与“选”。
筛,是去粗,指去除掉那些不真是的、或当前暂时不需要的信息;选,是取精,指采用那些真实的、与目标要求紧密相关的信息。 32.知识产权的特征。
一,专有性;二,地域性;三,时间性;四,无形性;五、可复制性。 33.人际传播正常进行的条件。
一,双方被接受的程度;二,角色关系的暗示;三,传播信息时的时空条件;四,个人的心态和情绪。 34.大众传播的特点。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x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