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物理课程改革初探

2022-08-10 01:3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物理课程改革初探 》,欢迎阅读!
课程改革,学前教育,初探,物理,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物理课程改革初探

作者: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6



周春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江油 621709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状况以及现行的物理课程设置和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并提出了改革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物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06902

一、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物理课程教学对象是五年制大专和三年制中专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物理课程设置中,课程的总课时一般是72~108课时,近年有不断减少的趋势。

笔者在幼师学校从事物理教学的实践中,注意到目前的物理教学不能适应学前专业的专业发展要求,没有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为此,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尝试,将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整理如下。

二、物理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状况堪忧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受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初中毕业生中学习基础稍微好一点的学生便会进入普通高中就读。这导致了中专以及五年制大专中学前教育专业所吸纳的生源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物理成绩,更是“惨不忍睹”。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理科(尤其是物理学科)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兴趣不高

学前教育专业多数学生比较重视音乐、舞蹈等艺体学科,认为幼儿教师主要的工作就是教幼儿唱歌、跳舞,而学习文化课特别是理科类课程没有用。同时在理科课程中,物理又相对较难,基础较差的学生经常听不懂,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笔者在课堂上听到最多的便是用“不知道”来回答问题;如果是复习旧知识,大多数学生就会长时间翻书找答案,也几乎没有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课后的作业是通过个别同学互相商量,其余同学胡乱抄袭的方式完成的。

(三)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文化基础课程偏少

不仅是学生不重视文化课程学习,从现行的大多数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学校、社会以及所谓的“专家”并不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广西幼儿师专为例,该校五年制学前专业课程分布是:政治课占4.8%文化基础课程22.1%,学前教育业课占23.6%,艺体课占22.1%,选修课程(学前和艺体为主)占7.6%,其余的实践课中,物理总课时为51节。以上数据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文化基础课、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和艺体课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学前教育专业的某些专业课程(如幼儿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等),任课老师一般认为学生是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的。但以目前的生源质量以及学生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程度往往达不到这些课程所要求的标准。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缺乏坚实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1]同时,很多学校把艺体课当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每学期抽出大量的时间搞各种文体比赛,导致在上文化课期间,大量学生请假排练节目。

(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习资源无创新

五年制大专和三年制中专的学前教育专业部分物理老师沿用高中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加之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为了能够执行教学进度,对学习难度降低了要求,而多数学生处于一种机械、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同时,适合本专业情况的学习资源过少,物理教学完全靠老师讲,学生背诵概念、规律及物理公式,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索然无味。

三、解决策略

(一)改革课程设置,使课程更能适应幼师生的专业特点

教学计划中,物理同其他课程一样作为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开设,周课时为3节。由于学生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学习情况两极分化,课堂学习效率低,学生失去学习兴趣。[2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课程设置做出如下改革。首先,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多元化,提供多样化的知识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物理课的教学融入《幼儿科技活动设计与指导》、《趣味科学小实验》等学前专业应用课程中。

其次,开设相应的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发展规划进行课程的选择。选修课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应多结合幼儿教学实际,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主。

最后,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针对物理课程,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相应各种实践操作课程。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二)改革教学目标,使教学更具有导向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物理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到物理知识的普及,也要考虑到幼儿教师科学质与科学教育能力培养的需要。幼师生在工作中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他们需要的是怎样将知识浅显易懂地教给幼儿的能力。因此,教学目标不需要达到高中的深度, 但要强调宽广的知识面、学生实际应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考虑到近年学前教育生源的实际情况,学前教育学专业物理学课程的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学习物理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在幼儿工作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说明生活和自然现象,知识的储备能基本胜任教学工作

其次,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尊重自然规律的精神,初步认识社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最后,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进行物理科学调查研究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初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同时,能把所学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和幼儿教育

(三)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的专业需求密切相关

目前,学前教育物理课程强调物理理论,计算题目较多,大部分学生在理论和计算方面感到困难,且力不从心。鉴于这种状况,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首先要降低课程, 要体现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理念,确保幼师生能真正地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3

课程内容的设置没有必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以及专业的特点)进行调整,最好能够把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的科学素质。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生活问题,用科学的方式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自然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4

(四)重新定义评价机制,使学前教育专业物理教育更具有职业特征

目前,大多的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主要评价课程目标中的知识方面,而缺乏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为了改变单一的评价体系,需要将评价体系建立在促进学生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教学不断适应学生的专业发展的基础上。首先要转化评价的功能,弱化学习结果的评价,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应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同时,改变只注重分数的倾向,强化对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改变传统、单一的书面考试的评价方法,促使评价方法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5

[参考文献]

1]贾芳云,王大为.对当前高职物理教学的思考[J.技术物理教学2008(4).

2]陈鸥.五年制大专幼师自然科学课程的改革建议[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王志明.幼儿科学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5]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ZZ.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