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原文

2022-10-25 22:0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绘本故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原文》,欢迎阅读!
袁隆平,故事,原文,种子,改变
绘本故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原文



1930初秋,在北平的一家医院里,有个小男孩出生了。 父亲给他取名袁隆平。

小时候的袁隆平很调皮,充满好奇心。

他喜欢追根究底,总能提出些让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 老师常常说:“袁隆平,你别胡思乱想! 好奇的袁隆平才不听呢!

没有答案?那就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6岁那年,袁隆平和同学们去参观了一个非常美的园艺场。 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紫红的葡萄垂在架上,四处开满了鲜花。

这个美丽的园艺场在袁隆平心中种下一个田园梦,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喜欢大自然,盼着长大以后能去学农。

长大以后,袁隆平圆了小时候的学农梦。

19538月,他从农学院毕业,来到湖南一所偏远的农校工作

在这里,他不光教书,还带学生们做实验,为了帮农民提高粮食产量,他们研究红薯和南瓜。

有一回,竟然种出了一个超级大红薯。 1959----1961年是困难时期,全国闹饥荒。

袁隆平也挨了不少饿,靠吃野菜、树皮活命,由于营养不良,还得了水肿病。 看着人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 他下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土豆是世界上五大主要粮食作物。 当时,只有水稻在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上停滞不前。 而南方又主要以水稻为主食,急需提高水稻产量。

袁隆平想啊想,满脑子都是高产水稻,有一天晚上,他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

这个美好的“禾下乘凉梦”,给了袁隆平很大的鼓励。


为了水稻增产,袁隆平不停地查资料、搞水稻直播试验。 他还去向农民请教,当听说他们要翻山跃岭去别的村庄换稻种时, 他十分好奇:“为什么要换种子呢?”

农民说:“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呀! 袁老师,你要是能帮我们培育高产种子,那该多好呀!

袁隆平立即意识到了农民们的迫切需求,那就是高产的水稻种子,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水稻是自花授粉的农作物,不需要外来的花粉,自己就能授精、结实。 可是,该到哪里去寻找高产种子呢? 只能向大自然这个神奇宝库求助。

袁隆平不顾风吹日晒,常常只带点馒头和水,蹲在稻田里寻找长势特别好的水稻。 一天、两天过去了,一星期、半个月过去了...... 袁隆平一无所获,可他不会轻易放弃。

终于,在观察了上万株水稻后,19617月的一天,袁隆平终于发现了一株长得特别好的水稻。

他和助手惊喜地数来数去,一枝稻穗上共有230粒稻谷!

他高兴极了,给它取名“鹤立鸡群”,不住地夸它:“真是个好妈妈呀! 第二年,袁隆平满怀期待地撒下了“鹤立鸡群”的种子,种了1000多株。 他认真观察、施肥、除草…… 天天盼着丰收。

收获的季节到了,可稻株们的表现很不好。

瞧!高的高,矮的矮,粗的粗,细的细,没有一株赶得上它们的妈妈。 袁隆平很失望,他反复琢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袁隆平一直不停地想啊想,反复地查资料

每天都去稻田里仔细观察,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直到有一天,灵感突然来了,他意识到:那株“鹤立鸡群”,是有杂种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所以它的后代才会出现如此显著的性状分离。

“大自然中出现天然杂交水稻很偶然,但我可以研究人工杂交水稻! 想到这里,袁隆平高兴地跳了起来,他要揭开杂交水稻的奥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sP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