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原则和德育原则》,欢迎阅读!
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结合教学过程的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所学事物,引导学生形成对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具。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学中直观不是让学生自发的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是学生获得较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的掌握理性知识。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做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绘,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和想象,也可以起直观的作用。
二、启发性原则 (结合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的实质是通过教学中的师生双边活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应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养成善疑、好问、多思、深想的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的用于实际。启发性原则不仅要求学生动脑,而且要求引导学生动手。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让他们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才能。 4.发扬民主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巩固性原则(结合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巩固 P119-140)
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与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教学中要求对一些知识做机械记忆。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安排好复习的时间,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如通过整理编排知识,写成提纲、口诀帮助记忆。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改组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来巩固知识。他不是要求学生原地踏步,反复问西,而是在前进中巩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和复习已有知识,在运用知识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已有知识与技能。
四、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是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注、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
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但这不是要教师照本宣科,而是要求教师要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编写讲授提纲,以指导教学具体进程。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循序肩颈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求区别主次,分清难易,详略得当的教学。注意重点,就是注意要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把较多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可违反。学生的基础打好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学习进度就会加快,效率就会提高。
五、因材施教原则(结合新课程学生观:
学生都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特长和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的因材施教。
2.采取有效措施是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如有特殊才能的同学,可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相关的课外小组、校外活动和有关竞赛。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实际、当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实际,这样才能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他们的有用的精神财富。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形成。淫才,教师要重视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实验、参观和实习等活动。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为技能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学以致用,加强训练,是学生在应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技能。 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是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出于品的迅速发展的关键期。一方面他们可塑性很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极容易形成错误的导向。因此,学校应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品的发展指明方向。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德育必须目的明确,方向正确,引导学生把平时的学习、劳动和生活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联系起来。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做到胸怀大志,又脚踏实地。 二、疏导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中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中学生精力旺盛,兴趣广发,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3.以表扬和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家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三、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进行的德育是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爱护、信赖和尊重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也是教好学生,获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皮革马利翁效应正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在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正确、合理和恰当,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监督学生切实做到。不能姑息迁就、放松要求,要注意防微杜渐。 四、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在学校内,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等,都要在学校党组织和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按照一直的培养目标和方向,统一教育的计划和步骤。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面貌的培养,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来实现的。因此,学校英语家庭和社会的有关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一定的制度,及时或定期的交流情况,研究学生的教育状况,指定互相配合的方案,要分工负责,共同努力,来控制和消除环境对学生不良的自发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以确保对学生的教育前后一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工作必须耐心细致,防止时紧时松,时宽时严,断断续续。 五、因材实践原则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的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教育,是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品的发展既有一般规律、年龄特征,又有个字的个性、优点和不足,德育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每一个学生。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内心世界,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必须有的放矢,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学生思想认识与品德发展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因而进行德育必须研究和弄清每个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做整体规划系统安排,以保证德育内容切合学生实际。
六、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在建立集体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注意集体的组织和管理,更要注意集体意识、集体舆论的培养。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参与集体生活,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情感。
3.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的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在进行说理教育时,要做到事要实,理要真,情理交融。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
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已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缺点。 2.教育者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发的展开思想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知道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5.演示法6.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7.练习法8.实验法9.实习法10.实践活动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11.发现法
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12.欣赏教学法13.情景教学法
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2.情感陶冶法(教师美、环境美、情景美、艺术美)
3.实际锻炼法(常规训练和实际锻炼) 4.榜样示范法(家长和教师、同学、革命领袖英雄历史伟人文艺形象) 5.评比竞赛法
6.奖励与惩罚法(品德评价法)
7.指导自我教育法(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H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