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送李愿归盘古序导学案(教师版)定稿》,欢迎阅读!
![盘古,定稿,教师,李愿归](/static/wddqxz/img/rand/big_81.jpg)
赣榆一中高二语文《唐宋八大家选读》学案 编制:闫苏州 审核:朱孔学 编号:009
《送李愿归盘谷序》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了解唐代知识分子对待人生、仕途的不同态度。
3.理解作者因仕途坎坷而流露出的不遇之叹和不平而鸣。 4.理解作者巧妙地借他人之口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仕途的看法。 学习重点:
1.体会描述的隐士所居的盘古的可爱及反映失意的心理。 2.理解作者运用的讽刺的笔调。 学法指导:
本课学习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结合词中意象,欣赏词中描绘的画面。第二课时,品味本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领会词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预学区
一、了解赠序:
赠序是对他人的赠言,脱胎于唐人赠答诗的序言。朋友离别,送别者常会赠与对方一篇序,以表达惜别之情或勉励祝愿之意。我们在初中学过一篇赠序是宋濂的_________。 二、背景介绍:
《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那时,韩愈时年三十五岁正在京师赋闲。在这之前,他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在徐州任推官。他常直言批评其上级和知己张建封的某些作法,可能不为张见容,愤然离去,等候新的调任(后授四门博士)。这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不小的失意。《送李愿归盘谷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这时的心情。 一、预习检测
1.参见《金太阳导学案》P67基础知识1—7。 2.注音:
旗旄( ) 弓矢( ) 塞途( ) 便体( ) 轻裾( ) 翳长袖( ) 濯清泉( ) 美可茹( ) 黜陟( ) 趑趄( ) 嗫嚅( ) 诛戮( ) 呵禁( ) 膏吾车( ) 秣吾马( ) 徜徉 ( )
展学区
二、诵读课文后,解释并疏通课文第一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谓其环两山之间 .宅幽而势阻 .
隐者之所盘旋..
2.口头翻译第一段。
三、诵读课文后,疏通课文第二节
1
赣榆一中高二语文《唐宋八大家选读》学案 编制:闫苏州 审核:朱孔学 编号:009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触刑辟而诛戮 ..
2.口头翻译第二段。
四、诵读课文后,疏通课文第二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盘之中,维子之宫 .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 .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无不足兮奚所望 .膏吾车兮秣吾马 ..
2.口头翻译第二段。
研学区
五、研读文本
1.文章开头一段写盘谷得名的缘由,对表达全文的主旨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通过介绍盘谷的社会和地理环境,强调盘谷是隐者盘旋的好去处,将人和地两相联系起来,点明送别的题旨。
2.文中描绘了哪三种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这三种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⑴得意人(用力于当世者)——逃之(鄙弃) ⑵闲居人(不遇于时者)——行之(肯定)
⑶奔走伺候人(不择手段的干谒者)——恶之(厌弃)
第一和第三种人实际是和第二种人进行对比,突出隐者思想行为的高尚。 3.说说最后一段中歌词的内容与前文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明确:紧扣第一段,赞扬盘谷的景物,紧扣第三段,赞扬了归盘谷的李愿,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固学区 六、《金太阳》巩固案、导学案P71《送孟东野序》。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9i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