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始年级学生惰性的形成原因及克服措施》,欢迎阅读!
![惰性,初始,克服,形成,措施](/static/wddqxz/img/rand/big_5.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始年级学生惰性的形成原因及克服措施
作者:胡芳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年第18期
摘 要:当代学生很多都有惰性,作为初始年级的初一学生更是如此。本文就初一年级学生存在的惰性列举其表现,挖掘其原因,探究解决惰性的方法。 关键词:惰性;表现;解决方法
惰性,是指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的本性之一。它主要表现在:不想改变落后的习性,不想改变老法做事的倾向。惰性,是学习旅途中必须要克服的拦路虎。惰性不除,难成大器。 一、初始年级学生的惰性表现 1.表现在起始状态上
初一新生进入一个新的班级,会呈现两个截然相反的表现状态。有的同学过分表现自己,教师提出问题后,稍作思考后便举手回答,急于让教师认识自己,信任自己,表现自己。但这种热情保持不了多久,往往很快冷却下来,从此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少。也有一部分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总是低头不语,仿佛课堂与题目无关,根本不想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这类学生大多成绩较差,将小学的惰性带到了初一的课堂上来,内心害怕,焦虑,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这种情况是一贯式的惰性学习表现。 2.表现在学习态度上
经历开学初的沸腾期,熟悉了环境老师和同学后,大部分学生慢慢放松下来,渐渐意识到初中课程和小学的区别,难度更大了,内容也更多了,增加了很多新的科目,原本成绩就不理想的同学,本来还想重新开始新的学习旅程,看到这一切不由得退缩了,缺乏努力的勇气,害怕吃苦,惰性随之显现。 3.表现在课前预习上
上新课前各科老师一般都会布置学生预习,因为不是书面作业,有的学生就不当一回事,敷衍了事,有的甚至对预习这一家庭作业置之不理,上课的效果自然不够理想,长此以往,预习这一重要的学习阶段就被很多同学省略了。 4.表现在课堂听课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愿主动动脑筋思考,被动听课,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问题就打起了退堂鼓;缺乏钻研的精神,对于老师所提的问题懒得动脑筋思考,心想我不回答反正有别人可以回答,我回答不出来老师也不能拿我怎么着,最多被罚站,时间久了老师就不会提问我了,我就彻底放松了,甚至有的在课堂上开起小差,或者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二、惰性形成原因分析 1.依赖心理
首先是学生对家长的过分依赖。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一学生,心理上短时间转变不了观念。加之,小学教育中家长所扮演角色的重要,特别是课下学生的学习大多依靠家长的辅导。到了初一以后学生依然把自己当成小学生,什么事情都指望家长,不敢自己去尝试学习,害怕困难,害怕失败,缺乏主动探究主动成长的勇气。有的学生偶尔也会意识到“我是一个中学生了”“我长大了”,会想到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成功还好,一旦失败,自信心大受打击,很长时间鼓不起再次尝试的勇气。 2.溺爱心理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往往是五六个大人呵护一个孩子,特别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更是到了溺爱的程度。他们从小就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哪怕是洗脚、洗袜子等小事都由家长代劳了。上学放学路上,书包都是在家长身上,学生只是悠闲地吃着零食,散步回家,有的还是专车接送。生活上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让学生形成懒惰的个性,贪图享受,到学习上自然勤快不起来了。长此以往,他们没有劳动的意识,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切来自家长的照顾。有的家长不能很好地和老师站在统一战线上,当学生犯错误时,受不了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不但不和老师一起纠正学生的错误,反而成为学生的坚强后盾,无条件无原则地维护自己的孩子。时间久了,自然助长了学生惰性的形成。 三、改进措施
1.从开学初就要仔细观察学生,记录日常表现情况,找出班级中惰性较大的学生,各个击破
对刚进入班级的学生仔细观察,将平时回答问题、作业、考试等情况详细记录,尽快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划分出勤奋生、临界生、懒惰生。树立勤奋生的榜样形象,对他们身上好的学习品质多加表扬,供其他同学学习。多找临界生谈话,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其不足,帮助其改进,防止转变为懒惰生。对于懒惰生,不能用语言或者行为去打击他们原本就不多的自信心,多鼓励,挖掘并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布置难度较小的作业给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学会肯定自我,相信自我,逐步引发学习的兴趣。 2.多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共同寻找应对策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m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