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2023-05-29 01:4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欢迎阅读!
约瑟夫,海勒,军规,黑色幽默,浅析


浅析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色幽默的简单描述,介绍了其代表作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而且它完美地体现了黑色幽默文学把握时代的魅力,现了时代的特征,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必读作品。



[关键词]黑色幽默 第二十二条军规 代表作

所谓黑色幽默,是指那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的病态的,荒诞的幽默从这种意义上说,黑色幽默是由来已久的。西方有些批评家甚至追根溯源寻到了法国的伏尔泰、英国的斯威夫特、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身上。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安德烈·勃勒东选编了一本《黑色幽默文集》,首次提出了黑色幽默这一术语。但直到一九六五年美国作家弗里曼编辑出版了收有十二位作家小说片断的题为《黑色幽默》的小册子,才第一次用 黑色幽默这一名称来概括一批作家的创作。从此, 黑色幽默逐渐取代黑色喜剧 病态幽默荒诞小说等术语,并为评论界和社会所接受,成为一个时代为学流派的标志。



黑色幽默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种文学流派,黑色幽默创作倾向上的主要特点,是从黑色”(黑暗)中看到幽默,又用幽默来对待 黑色。前者指作家的世界观和作品的内容,后者指作家的处世态度和创作态度。也就是说,黑色幽默作家认为宇宙﹑社会﹑人生不仅荒诞﹑丑恶﹑冷酷﹑阴暗,而且滑稽可笑,神秘莫测。因此人人都处在一种荒诞﹑病态的境地,这种境地与苦难﹑不安和死亡紧密相连。这种情况是永恒的,任何人都无法使它改变,反抗只能是徒劳的,倒不如耐着性子,透过黑色来嘲笑它。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黑色幽默的产生是与60年代美国的动荡不安相联系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可笑的事物和喜剧性的矛盾不是作家们凭主观意志所能创造的,它们是那种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作家虽然也抨击了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一切权威,但是他们强调社会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黑色幽默含着眼泪讲笑话黑色幽默之所以会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就是因为它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代人对充满黑暗丑恶和不公正的现实社会的忧虑和绝望,却又要在幽默与讽刺中获得某种精神慰藉的复杂心理。



黑色幽默流派的作家往往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以世界的本质是荒诞的为出发点,突出描写现实世界的混乱不堪以及个人与世界的紧张对峙,并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着意将这种对峙加以扩大﹑ 扭曲﹑ 变形,使之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压抑和沉闷。在这个作家群中,约瑟夫·




勒﹑ 库尔特 ·冯内古特和托马斯·品钦这三人代表三种不同的类型,因而成为这一流派中有代表性的作家。冯内古特的作品侧重嘲笑人类的荒唐和愚蠢,他惯于用科幻式的寓言说教。品钦则侧重于反映宇宙的荒谬﹑阴暗和神秘难解,在他笔下出现的是一个鬼影幢幢的荒凉世界。而海勒则始终注视这美国的现实社会不像冯内古特那样耽于幻想,也不像品钦那样迷恋神秘,他对美国社会阴暗的揭示和嘲讽较其他作家更为直接﹑更为犀利。由于这个缘故,海勒备受批评界和读者的青睐。它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不仅被誉为 六十年代的史诗描写疯狂世界的典范,而且由于它完美地体现了黑色幽默文学把握时代的魅力﹑现了时代的特征而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必读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也成了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进入美国人的日常语言。



一些评论家认为,《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佳小说,但这部作品的意义显然超出了战争的范畴。海勒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战争,他只不过想借战争这一荒诞的极端形式来表现他眼中的美国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社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举国一致的时期,但随着战争接近尾声,这种短暂的一致分崩离析了,各阶层的厉害冲突重又显现出来,社会不公重新加剧,卡锡时期美国公民受到来自政府的明目张胆的怀疑﹑迫害。这种现象使美国社会在海勒眼中成了一片有组织的混乱一种有制度化了的疯狂。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海勒借虚构的皮亚诺萨小岛作为舞台,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飞行大队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为内容,将他眼中的美国社会展现在读者眼前,人能够看清楚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是如何变得全疯了的。



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在意大利厄尔巴岛以南八英里的地中海的一个美国空军基地——皮亚诺萨小岛上,轰炸手约塞连上尉像只惊弓之鸟,在一片混乱﹑荒诞和恐惧中,置一切权威﹑信条于不顾,为保存自己的性命而进行着几近疯狂的努力。在这个岛上,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逃避作战飞行。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装病住进医院,因为他发现唯有这里才是最好的藏身之地。最后,他终于逃到瑞典。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个悖论:疯子才有资格免于飞行,但是他人没有权力帮你申请,而申请这件事情本身说明你不是疯子,结果是主人公和他的战友们无条件的接受上级一次又一次的延长飞行周期。这一过程中,飞行员们的神经长期游走在生死边缘,做出许许多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裸体接受上级的授勋,原因是不想穿军装;比如说开飞机低空飞行将战友拦腰切断,然后畏罪自杀;比如摧毁战机一次次地训练自己逃生的本领,终于在最后一次将飞机坠毁在海里悄悄逃到了瑞士;比如把棉花做成棉花糖销售给战友;比如收集降落伞做绸缎生意,行合约炸毁自己的空军基地……这种幽默让人发凉,拦腰切断战友事件后的葬礼上,表情严肃紧张的中校向远方摆了摆头,说,看,那边树上有个裸男然后镜头焦距调至远景,不喜欢穿军装的主人公果然一脸无辜的坐在树上。



《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用讽刺的情节,告诉人们这个世上的规则许多都如第二十二条军规一般荒诞,人的前途是不存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它让一个人不停的重复遵守,别无他路,毫无办法。背景虽然是二战,但是反映的思想潮流应该是战后传统价值观念的沦丧,以及以此为代表的更为广泛




的现代性,软弱的人以苟且偷生为荣,原本值得争取的伟大和强力被视为不能长久,没有价值。人们以一种很酷的形式游戏生活,死亡无所谓了,感情无所谓了,信仰无所谓了,战争的目的也无所谓了,值得关注的只是怎样不是很麻烦地将这样的生活继续下去,最好,还要来点刺激。价值在什么地方,这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过程中很容易忘记的东西,或许从来就没有想明白过。



参考文献:

[1]胡荫桐,刘树森主编.美国文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199581



[2]李公昭主编.新编美国文学选读[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20002月第1



[3]秦小孟主编.《当代美国文学》概述及作品选读下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5月第1



[4]约瑟夫·海勒著.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京:译林出版社

[5]万培惩主编.美国二十世纪小说选读(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19825月第1



[6]童明著.美国文学[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12月第1

[7]虞建华主编.美国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月第1



[8]汪义群主编.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二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20017月第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H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