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毒中药》,欢迎阅读!

有毒中药读书笔记
有毒中药的概念 广义概念泛指一切中药或药物的偏性 狭义概念则指若使用不当,不良反应明显的中药。
对有毒中药影响较大的方面有:采收时间,选用部位以及炮制方法。
有毒中药性猛力强,即使用量很小,也可能在复方中起到重要作用或引起不良反应;另一方面,有毒中药常配伍其他药以减轻不良反应,因此有时处方用药味数较多;对于治疗疑难杂症或应用较广泛的复方,虽有毒中药占的比例较小或配用药物较多也予选用。
用法与用量:有毒中药安全系数小,应用有很大风险;即使按规定量使用,敏感病人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用有毒中药必须极其慎重,先小剂量试用,逐渐加大用量,严密观察,做好救治的准备工作;超量应用时以入院治疗为宜,除现代医学无特效治疗方法的疾病,尽量不用剧毒药,更应避免超量应用,患者不可自行服用。儿童应尽量避免应用有毒中药,必须用时,可参考以下折算方法:1-2岁为成人量的五分之一,3-5岁为四分之一,6-8岁为三分之一,9-12岁为二分之一,13-15岁为三分之二,16岁以上用成人量。
毒性:以介绍动物毒理学实验数据为主,采用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效量),MLD(最小致死量),MTD(最大耐受量),MIC(最低抑制浓度)等通用的缩写形式。那么如何根据动物毒理学实验确定人的安全剂量呢?
救治措施:介绍中药汤剂救治法时,未注明煎服方法者均为每付药水煎2次服,4小时服1次;服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时,改为每日服用两次。
中药均具有一定的偏性,如寒、热、升、降、收、散、补、泄等。补偏救弊。纠偏。
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正常用量的情况下,应用药品出现的不期望的有害反应。根据临床表现与药理作用的关系,药物不良反应大体可分为A型和B型两类。
A型不良反应是指由于药理作用增强引起的不良反应,其程度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
B型反应是指与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在具体病人身上是否会出现,在药物研究阶段的常规毒理学试验中难以发现,一般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过敏体质或特异性遗传素质为常见的B型不良反应。
这种定义对于有毒中药是否需要改正呢?比如说设计一些梯度来分类? 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一、毒性反应(毒性作用)P21。传统医学以及现代医学对毒性的分级。 二、副作用P21。
三、过敏反应(超敏反应)P21。 四、特异质反应P22。
五、后遗反应P22。停药后的生物反应。巴比妥类 次日宿醉现象,停药消
失。氨基酸甙(dai4)类抗生素 耳蜗神经损害 永久性耳聋。 六、药物引起的二重感染P22。 七、药物依赖性P22。 八、致畸作用P22。
九、致突变作用P22。
十、致癌作用P22。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具有致癌性的某些中药(如斑蝥,细
辛,石菖蒲,巴豆等),临床应用却表现出具有致癌的作用。“抗毒素免疫”“以毒攻毒”,可能是利用药物的致癌性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P23 一、药证不符。
二、超量或者长期用药。 三、用药途径不适应。 四、误服误用。
五、中药质量问题。品种,产地,种植,生长期,采收时间,药用部位,运
输,储存,炮制方法。 六、不适当的配伍西药。 七、违反用药禁忌。
八、煎煮、服用方法或盛储器具不当。砂锅。铝匙慎用。 九、病人自身体质问题。
P2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F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