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性别差异

2022-08-15 09:29: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智力的性别差异》,欢迎阅读!
智力,差异,性别
智力的性别差异

男女之间的智力是否存在着差异?对此问题,人们一直存在着争议。在相当多人的观念中,会认为男性比女性聪明,而且还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中,绝大多数是男性;世界伟人、领袖以及事业有成的人士中,男性的比例也远远大于女性。固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事实的存在,但这还不足以证明智力存在着性别差异。我们不能依据生活经验来下定论,而应当依据科学的证据。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将智力是否存在着性别的差异这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项研究能够有说服力地说明男女在智力整体水平上有明显的差异,男女的平均智商是很接近的,但具体到智力分布、智力结构以及年龄倾向性上却存在着差异。

1.智力分布的性别差异

理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智力分布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的范围较广,离散程度大。也就是说,男性在智力两极部分的人数多于女性,智力优秀和智力低下的男性都要比女性多,而女性的智力分布则多集中在中间水平。据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在平均智力水平方面,男女并无明显差别,但在最聪明和最愚钝的人群中,男子数量都是女性的2倍。这跟日常生活经验的事实是相吻合的。譬如,在智力有缺陷的人群中,男性人数大大超过女性;科学文艺及政治舞台上,有成就的名家学者也多为男性;所谓的神童,还是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智力的这种分布差异在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反映尤其显著。国内外的一些调查的结论大致相同: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均多于女生,而成绩中等的女生则多于男生。另有调查显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6倍。

2.智力结构的性别差异

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男性和女性的智力结构不同,各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感知觉方面,男性的视知觉能力较强,尤其是空间知觉能力,男性明显优于女性,所以认路能力比较强,比较有方向感,到外地,负责认路的一般都是男性;女性的听觉能力则优于男性,耳聋患者比较少,特别是对声音的辨别和定位上,女性明显优于男性,在嗅觉能力方面,女性也优于男性,所以对房间及衣物上的异味,女性会比较敏感,男性鼻子没那么灵,一双袜子几天不洗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女生则每天都要洗。

注意力方面,就注意类型而言,女生比较擅长有意注意,即付出主观努力的注意,如:集中注意力背文字,数字等。女生在这方面,在各种干扰下,相对不易分心;男生较易引起无意注意,即无须主观努力的注意,如:被课室外的声响所吸引。在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上是女生占优;而在注意力的转移则是男生占优。在注意的倾向性方面,男性属于“物体定向”,注意力更多地指向于物,喜欢摆弄物体并探索其中的奥妙,所以在修理电器、摆弄电脑和操作机器方面胜于女性;而女性则属于“人物定向”,她们的注意力多指向人,喜欢观察人言行举止、服饰打扮、内心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女孩从5岁开始就比男孩和成年男性对婴儿更感兴趣,所以女生见到小孩总是显得很高兴,喜欢走过去逗小孩玩,而男生很少有这些举动。另外,女性比男性显得更“八”一些,喜欢东家长,西家短地跟人闲扯,也跟她们这个特点有关。

记忆力方面,男生的理解记忆、抽象记忆和逻辑记忆较强,女生则更擅长形象记忆、机械记忆、情感记忆和运动记忆。女生的感知觉能力较强,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也较为清晰、准确,所以形象记忆较为突出。另外,女生的情感体验也比男生深刻得多,对体验过的情绪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女生由于触觉阈限相对较低,动作准确性较高,因而容易记住过去做过的动作,她们还能凭借良好的形象记忆准确地模仿别人的动作,而且能较快地掌握和记住,所以在艺术活动中,那些模仿性大、动作难度要求高、动作富于变化的艺术形式,如舞蹈、杂技、艺术体操等,女性容易取得成功,至于编织、打字等活动,也是同样道理。与女生相比,男生心理活动的逻辑性表现得较为明显,因而逻辑记忆相对较好,他们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原理、公式、定理、定律以及它们之间内在逻辑联系的记忆比较顺利,记忆的速度快,准确性较高,且保持较为持久。

思维方面,女性形象思维占优,即善于从具体的,典型的事物展开去思考,从具体到一般,这与女性心理感受性高,叙事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形象记忆力强有密切关系;男性则抽象思维占优,其思考路线是从一般到具体,用抽象的概念作为思考的基础。这与男性喜欢摆弄物件,并进行思索探究,逻辑记忆



1


力强有关。如果就思维的品质而言,无论是思维活动中的表现出的深刻性,灵活性,还是独创性,敏捷性方面,男性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男女思维方式的不同是男女交流的障碍之一,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男生在发生争执的时候,他们话的话好像“鸡跟鸭讲”,女的喜欢说具体的、眼前发生的事情,男的像在总结说的是长远的事情,女性说话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男的则注重逻辑,感情似乎被压抑起来了,所以他们之间的沟通好像在两条平行线上,说来说去无法达成共识,所以这种沟通是无效的沟通,因此异性之间发生争执要试着从对方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尽量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再说。

在言语方面,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女孩在言语能力上占优势,特别是在词汇、阅读理解和言语创造性方面。女孩学说话的年龄要比男孩早2~4个月,而且言语表达能力较强。女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优势始于小学年级,而且出现了随年龄增长性别差异逐渐加大的趋势,到了青春期,言语能力上的性别差异更加明显,女生在言语上的优势一直可以保持到高中阶段,她们不仅擅长拼拼写写等相对简单的言语任务,而且对于遣词造句、撰写创作等较为复杂的语言运用上也显得驾轻就熟。中小学里,朗读、背诵、作文赛的获奖者,女生占绝对的优势。 女生语言类科目的学习成绩一般好于男生,施铁如(1993)对中学生研究表明,性别与青少年学科成绩显著相关,女生的语文英语成绩显著高于男生。我们认为,男女之间确实存在着言语能力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言语发展的所有方面女生都优于男生。女生可能在言语表达的清晰性、流畅性、情感性等方面优于男生,但在言语表达的逻辑性和缜密性上,可能不如男生。

在智力的其它因素上,类似的性别差异也是明显存在的,常见的有女性敏锐,男性粗心;女性想象丰富,男性客观现实;女性墨守成规,男性随机应变等等。但这一切都只能说明在智力上男女两性各具特色,有各自的用武之地。综合起来看,男女的智力平均水平是并驾齐驱,不分上下的,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3.智力发展年龄上的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智力方面的差异受到年龄阶段的影响。研究发现,男女两性在学龄前智力的差异并不明显,特别是婴儿期,智力上几乎没什么性别差异。幼儿期显示出某些差异,其表现是女孩智力略高于男孩,但不显著。男女两性智力差异的明显表现是从童年期开始的,也就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表现为女生智力明显优于男生,这种优势持续到12岁左右开始下降。而男生到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到来,大约是13岁左右,智力开始迅速发展,逐渐优于女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会愈加明显,青春发育期结束后才逐渐减弱继续扩大的趋势,青春发育期结束后,两性生理的发育趋于平稳,智力的差异也逐渐消失。

关于男女智力差异的争论:尖子是男生的天下吗?

尽管有人提出在青春期之后,男生成绩要优于女生,而且尖子生也似乎比女生多。看起来男生的智力似乎比女生优秀,但近年来有人对此提出反对意见。因为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20095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1999-2008年的我国各省市高考状元中,女状元约占52.36%,男状元约占47.64%,总体来看,1999-2008年十年间的男女状元仍平分天下。但高考女状元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经从1999年的34.78%上升至2008年的60.00%,上升近一倍,可以说女性在激烈高考竞争中充分发挥了性别优势;而男状元比例则从1999年的65.22%下降至2008年的40%。可以说近几年来,高考状元阴盛阳衰态势严重,其中以重庆最为典型。重庆近5年来的10高考状元中,女生占9个。

调查发现,2009年全国新科高考状元中,男状元约占47.00%,女状元约占53.00%。可以说竞争激烈高考状元性别大战中,女性优势依然明显,但阴盛阳衰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大幅逆转近年来男状元比例下滑趋势,2008年回调7%报告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表示,2009年男状元比例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09高考的数理化题目相比往年难度增加,男生整体上更擅长数理逻辑推理的优势得到较好体现,但是男状元要重夺失去多年的优势,仍需时日。





2










1999-2009中国高考状元性别构成情况

时间

性别

1999-200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3.00% 60.00% 47.00% 62.79% 40.00% 60.00% 37.21% 56.76% 40.00% 48.57% 43.24% 45.59% 51.43% 64.62% 54.41% 45.95% 35.38% 43.24% 54.05% 34.78% 56.76% 52.36% 65.22% 所占比例 47.64%

针对1999-2007年全国高考状元中,女状元占高考状元比例逐年增加的趋势,课题组认为:

其一,男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平等,是我国社会文化进步的必然结果

女状元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这说明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和家庭给予了女性前所未有的支持和重视,使女性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比例接近男女性别比例,女性接受教育机会越来越多,近10年、20年、30年来大大地提高了。女性状元增加无疑彰显了男女越来越平等的社会发展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具体体现。

其二,女性身心特征决定其在现行的高考标准化考试中处于有利位置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差异明显、各有所长,男性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善于动手与实践;而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突出,细致和有耐心。目前我国各省市的高考实体实行的是标准化考试,语、数、外三门均是主科,其中语文、外语都注重考察语言能力,相对男性而言女性占有优势,只要其他科目趋于平衡,女性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机会更大。

其三,对成就的需要、对自身价值的体现和渴求社会关注激发了女性更大的潜能。

资料来源:1999-2007年中国高考状元性别构成,http://edu.sina.com.cn/gaokao/2008-06-05/0104143724.shtml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4Y.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