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613社会学概论

2022-12-25 08:3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研究生入学考试613社会学概论》,欢迎阅读!
社会学,概论,入学,研究生,考试
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13 科目名称:社会学概论

提示

1、本科目适用专业:030301社会学,030304民俗学; 2、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的不给分; 3、请填写准考证后6位:

一、概念解释(说明: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社会分层 2文化模式 3、角色距离 4、社区 5社会工作 6、群体凝聚力

二、简答题(说明:共8小题、社会学专业考生做第1---4题,民俗学专业考生做第5--8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基本原则 2、简述科尔伯格道德社会化过程理论

3、如何理解集合行为?与组织行为相比,集合行为有什么特点? 4、何谓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它有何功能? 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组成内容是什么? 6、中国近代民俗学启蒙思想是指什么? 7、民俗传承性特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人生礼仪民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2


三、分析论述题(说明:共4小题,社会学专业考生做第12题,民俗学专业考生做第34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联系实际,论述大众传媒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

2、结合相关理论与实际,论述影响社会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3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活着的历史“民族记忆的背影”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卷入到产业开发的大潮中,很多项目被盲目利用和恶性开发,“天天三月三”“天天泼水节”,民俗村被广为建设,原来的生活中的民俗已经变成了纯粹的商业表演节目。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现状,从民俗学的角度谈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商业化现象的看法?文化产业化真的对民俗发展构成不利因素了吗?

4、民俗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群体行为。传统的社会组织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间各种形成稳定互动关系的人们共同体。可分为血缘组织、地缘组织、业缘组织等。血缘的有家族、宗族等,祠堂、祭祀等都是“孝”的组织伦理表现。地缘的有同乡会等,参与者通常来自相同的地区,语言风俗相同,在晚清民国时期有些还有会馆,定期举行活动,达到内部凝聚的感情认同。业缘的有行会、协会等,其特点是高度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并具有一定的规范化,定期举行活动,形成模式。如相声协会“德云社”。另外还有神缘组织,主要是以信仰为核心的宗教团体,如“进香团”。试从社会组织的角度入手分析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国当代民俗在其发展过程中怎样更好地利用组织的力量?民间组织的合法性是否会影响到当代民俗的发展?当代民众怎样有效利用组织为自己的民俗生活方式辩护?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r1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