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宋明清时期几篇重要戏曲论著简介

2022-11-01 18:0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晋唐宋明清时期几篇重要戏曲论著简介》,欢迎阅读!
论著,唐宋,戏曲,明清,时期
晋唐宋明清时期几篇重要戏曲论著简介

(转自《陕西戏剧志》

西京杂记 笔记小说。晋,葛洪著。《隋书·经籍志》首录。现以中华书局出版的注释本,较为流行。它的作者,有刘歆、葛洪、吴均三人之说。鲁迅先生认为:“所谓吴均语者,恐指文句而言,非谓《西京杂记》也。梁武帝敕殷芸撰《小说》皆钞撮故书,已引《西京杂记》甚多,则梁初已流行世间,因以葛洪新造为近似,或又以文中称刘向为家君,因疑非葛洪作,然既托名于歆,则摹歆语,因亦理势所必至。”葛洪宇稚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平生著述很多,有《抱朴子》《神仙传》及诗赋杂文等,约六百卷。《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述西汉的典章制度帝后公卿的爱好和皇室苑囿、珍玩异物。以及文人轶事,故事传说的杂著。对后世的诗词、小说和戏剧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中也记述了西汉都城长安的戏剧活动及演员轶事,如三辅人创作的角牴戏《东海黄公》在汉时长安演出的情况;这个节目,是后世戏剧史研究家公认的中国戏曲最早的一个节目。

教坊记 戏曲杂著。唐崔令钦著。成书大约在唐代宗时。1959年,由中国戏曲研究院编辑,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较为流行。 崔令钦,生卒不详。唐玄宗时曾任著作佐郎,左金吾卫仓曹参军,肃宗时迁任仓部郎中。安史之乱后,寄居江南,追恩归游,感怀过去长安歌舞盛况,因而把旧日教坊的见闻写成《教坊记》,记述唐代教坊的管理制度、歌舞百戏、歌曲名目,以及艺人的轶闻、琐事和演出习俗。记述虽然芜杂,但却保存了许多古代的戏曲、音乐、舞蹈的重要史料。

乐府杂录 戏曲、音乐论著。唐·段安节著,大约成书于乾宁元年之后,《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较为详备。另有删节本,改名为《琵琶录》 段安节,唐代音乐家,生卒年不详,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唐初名将段志玄的后裔。《新唐书》八十九卷段志玄传后附说:“安节,乾宁中为国子司业,善乐律、能度曲。”对音律颇有研究《乐府杂录》记载唐代开元以后的乐部管理制度,宫廷和民间各种乐曲、舞蹈、乐器的源流与内容,以及名艺人的小传。并附有《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可惜图已佚,仅存说明文字,作者熟谙音律记述精详,是研究古代戏曲、音乐、舞蹈的重要史料,在历史顺序上,正好与《教坊记》相衔接。

通典·乐 唐·杜佑著。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以父荫补济南参军,历任岭南、淮南节度使,德宗宪宗朝两任宰相,进司徒,封歧国公,以太保致仕。 大历初,得刘秩所纂《政典》,以为条目未尽,因广其所阙,历30余年而成《通典》二百卷,考唐以前掌故者,以此篇为渊海。《四库提要》称其“详丽不烦,简而有要,源源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非徒资记问者可比„„宋郑樵作《通志》与马端临作《文献通考》悉以是书为蓝本。然郑多泛杂无归,马或详略失当,均不及是书之精核也。”杜佑亦好艺术,尤爱傀儡,他曾给刘禹锡说:“我致政之后必买一小驷,八九千者,饱食讫而跨之,著一粗布蓝衫,人市看盘铃傀儡,足矣!《通典·乐》关于《大面》《拔头》《踏摇娘》《窟儡子》的记载,为后人注目,多加引用;载录歌舞戏《乞寒》(一名《泼寒胡》)的演出及遭禁过程颇详。与《教坊记》《乐府杂录》成为唐代三部记录早期戏剧活动情况较多的著作。

北梦琐言 笔记小说。宋·孙光宪著。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林艾国校点的宋元笔记丛书本,较为齐全与流行。孙光宪,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省仁寿县东北)人。


据《宋史·荆南高氏世家》,他在唐时曾任陵州判官,五代时避地江陵,依荆南高季兴为从事,历事高氏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检校秘书少监。乾德元年(963 宋太祖赵匡胤平湖南,假道江陵,他力劝高健冲归宋,被任命为黄州刺史。卒于宋开宝元年(968 《北梦琐言》,是他在江陵时写的,内容广泛,对晚唐及五代十国当时的遗闻轶事,以及皇室、宰辅、酷吏、藩镇、科举制度、门阀问题、僧道兴替、文人遭遇等等,都有所记述。特别是其中,也记述了当时的音乐戏剧活动,以及演员石野猪、穆刀梭、安辔新、敬新磨等的言行,和后唐庄宗李存勖,迷恋戏曲,粉墨登场,自号“李天下”与演员斯混,编演《刘山人访女》讽刺刘皇妃身荣不认生身老父的现实剧的情况。研究唐宋戏剧发展史,提供了不少可贵的资料

珍珠船 笔记丛书。胡侍著,收人关中丛书。胡侍,字承之,明朝正德进士,官鸿胪少卿,以直谏闻,成宁(今长安)人。是编八卷,是他的读书笔记,及所作的考证。天文地理,轶闻传说,经文质疑,诗词辨证,物产地理,神奇古怪,十分庞杂。其中,记述古都长安的文字不少,特别是有关文化艺术音乐戏曲的条目,《秦声》 《南北音》 《北曲》 《箫》《磬》《琴》《合口音》《蒸字韵》《元曲》《雍门》《奇器不传》等条,对我们研究西安地区艺术的渊源、变迁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腔论 戏曲论著。清张鼎望著,收作者著《鲁桥八景》中,成书于清康熙初年(16621670。目前所见最早的一篇关于秦腔历史艺术特征的论文,书名为清张潮取。康熙四十四年(1705)夏、作者好友张潮《致张鼎望书》“署中忽拜琅函,兼得大著《秦腔论》快读一过,如置身鲁桥八景中,听柳杨桄坠之妙,不觉色飞眉舞也。愚尝谓:凡事一有妙处,定能动人。„„愚虽不知秦腔故事,词曲之可否,然以意度之,似必经我辈文人为之,定其故事之是非,词曲之优劣,庶几不负此妙腔耳”

秦云撷英小谱 秦腔论著。清·严长明(17311787)著。七篇,记述了清乾隆中叶西安14位秦腔旦色艺人的艺术活动。文字简明扼要,其中两篇出自曹仁虎之手,一篇出自钱玷之手。成书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全书八千言,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有西安秦腔班社的情况和各班社拥有的著名艺人,有秦腔流派和它们之间的不同艺术特色;也有许多艺人从艺的经过和在艺术创造上的不少宝贵经验其中相当篇幅是论述秦腔与昆曲的异同,颇有见地,论述了花部秦腔在“花雅之争”中的重要地位,为地方戏曲史研究开了先河,是中国戏曲史上“花雅之争”的理论总结理论基础。 秦云撷英小谱最早的版本有乾隆四十三年西安刻本,可惜未见,手抄本藏袁枚随园,咸丰三年(1853)因其子携蜀,光绪元年(1875)由其孙袁翔甫交叶德辉刊刻人《双梅景闇阁丛书》。原书前有王昶序一篇,徐元九《题词》十二首,叶德辉《重刊秦撷云英小谱序》一篇;后有作者后记与袁翔甫初跋各一篇。署名“秦中赘叟严长明”

燕兰小谱 戏曲杂著。清·吴长元著,五卷。成书于乾隆五十年(1785。昭连《啸亭杂录》称作者是余秋宝,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与李调元《童山诗集》,叶德辉《双梅景闇阁丛书》都循前说,实误。吴长元,字太初,别号安乐山樵,江苏仁和人。寓北京多年,为友人校书。著有《寰垣杂记》等历史著作。书记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年(17831785)间北京艺人轶事,实为秦腔艺人王湘兰绘墨兰之作《序言》“癸卯中夏,王郎桂云,素善墨兰,因写数枝摺扇一时同人赓和,以志韵事。”第一卷为《画兰诗》54首,词 3首,穿插有关王湘兰事迹。后,作者“逸兴未已,更征诸伶之佳者,为《燕兰小谱》”二、三、四卷为北京旦角艺人所写。体例是:先小传,后以七言诗咏之,共咏64人,诗 138首;其中二、三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Wj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