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2022-12-26 08:5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药文化与养生》,欢迎阅读!
中医药,养生,文化


养生先养心



摘要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我们每一个人

都有喜怒哀乐,都有七情六欲。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外界客观刺激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反应。我们的感情、情绪,我们的心理活动本来就是多方面的。有不良情绪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善于控制它、调节它,要及时地排解它,而不能让它任意发展,否则就会受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危害,而产生身体上的各种疾病。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养心,这里养心不是指保护好你的心脏,而是要调控好你的心态,即情志养生。学会情志养生,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不仅对你身体健康有很大裨益,而且还可以治愈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 养生 养心 情志养生 身心健康





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正如熟话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人们将喜、怒、忧、思、悲、恐、惊列为致病内因。但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不会致病。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但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七种情志一定要调理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首先是精神上的错乱,然后就会影响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疾病。

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 还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

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

"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故事。周瑜是吴国的大将军,才华横溢。而蜀国有一位诸葛亮,更是足智多谋。周瑜心胸狭窄,经常生气,他有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生了我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久而久之周瑜就积劳成疾。最后一次他生气的时候,血往上涌,一命呜呼了。所以怒则伤肝、伤气血,保持遇事不怒、不生气的心态非常重要。

还有《儒林外史》里面有一个故事《范进中举》。范进考举人老考不取,到五十多岁还考


不取,屡考屡败。最后一次在他自己都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却突然接到通知考中举人了,这时候他是大喜过望,结果没想到,大喜之后就疯了。为什么疯了呢?就是伤心了。因为心是管思维意识、神志活动的。正常的喜乐,使精神愉快,心气舒畅。可是狂喜极乐,会使心气弛缓,精神涣散,所以人也就迷失了,丧失神志,所以人千万不要大喜过望。 还有相思病等都是有情志导致的病症,养心就是保持心理平衡,那如何养心呢? 养心贵在静心 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如果你的心里每天都是快乐的,那就说明你在养心方面确实是个高手。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心静自然凉。善于静养心的人,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如何才能做到心静?第一,心静必须清心寡欲。因为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还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第二,多闭目养神。有空就经常闭目养神,可帮助我们排除心烦杂念。第三,多静坐。因为静则神安,哪怕五分钟都会见效。每次可在阴凉处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采取听音乐、看书、钓鱼、打太极拳等入静。 养心虽然没有灵丹妙药可用,但还是有人提出了种种建议,现摘录如下: 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曾提出十条要诀:

1.对自己不苛求;2.对亲人的期望不要过高;3.不要处处和人争斗;4.暂离困境;5.当让步;6.对他人表示善意;7.找人倾诉烦恼; 8.帮助别人做事;9.积极娱乐10.知足常乐。

民间的智慧流传千百年的中华幽默诗句《莫生气》 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来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坏谁如意,而且伤神又费力;

出门在外少管事,早去早归少惦记;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随他去; 娃娃降生皆欢喜,人到终年任他去; 吃苦是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男女老少多注意,莫生气啊莫生气。

情志养生还可治愈心理问题,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忧郁、沮丧、妒忌、嫉妒、愤世、虚伪、狡诈、品行不端等,这其中的大部分都与人的情志相关。

忧愁作为一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正常应答反应,不会对身体构成危害.相反,暂时而轻度的优伤,有助于对所遭挫折的重新认识,有助于人们在思想上获得正确的认识,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益处.但是,当一个人的优愁悲伤太过,或者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的限度和承受的负荷,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优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严重者可因忧虑过度而丧命.善优多愁还可以伤脾,脾志伤则烦闷,四肢无力,不思饮食,或二便不畅等.由于优则气郁,故以喜治优。 如果学生一直是郁郁寡欢、悲悲切切,可以多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如果学生表现为不善交际,与老师和同学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如果学生因为感情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感情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心理治疗,从而缓解抑郁症状.当他们感到优郁,沮丧时,不妨去想一点令自己快乐幸福的事情.如回想一下和同学或好友一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VP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