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幼儿语言教学三要素

2023-01-20 09: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例谈幼儿语言教学三要素》,欢迎阅读!
要素,幼儿,语言,教学


例谈幼儿语言教学三要素

[摘要]近年来,我园通过学科组园本教研,对语言教学进行研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形成了一些共识。今结合案例,谈谈语言教学中的三要素。



[关键词]幼儿语言 教学 三要素

一、把好教材选择的适宜性

幼儿园对教材的选择有比较大的空间,虽然儿童文学作品比较丰富,但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语言教材的选择更是如此。



1 拿来主义——使用教材。窦桂梅认为,对于经典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文本,仔细揣摩文字的魅力。《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的是大兔子与小兔子母子间相互表达爱意、会令大人和小孩都能感动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中大兔子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我爱你,一直远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回到这里。它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可是它在任何一个已经长大的记忆和感念之中。因此一旦它说了出来,我们就在心的很深之处受到拨动。很多老师在朗读这最后一句时总会哽咽,孩子们的眼眶里也会立刻涌满了泪。



给孩子呈现这样的故事,让他们记得住这些,其实就是在一个孩子慢慢长大的精神里,栽下了美丽的花,是在一张很白的纸上画了一颗会长得很大、发出香气来的树。所以,这样的经典故事,完全可以直接拿来作为语言教材,原汁原味的介绍给孩子。



2 大胆手术一一改编教材。许多优秀的儿童读物,可以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有效资源。《大熊的拥抱节》是07年《看图说话》上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里的角色就仿佛是幼儿园的孩子们,而大熊正是班上那个个子高高、壮壮的大男孩,常常会因为自己长得高大而去捉弄别人,贴近生活,教育寓意明显,是非常棒的教学素材。但是,故事较长,角色偏多,语言较碎。我们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保留原故事主要情节和人物的前提下,大胆地对故事进行改编,故事中对大熊说教式批评教育的熊猫老师角色省去,改为让大熊自我内省这一过程,既符合孩子的心理,又使故事的语言简短精炼,句式重复有规律,便于孩子讲述。而在故事中增加的语气词,成了孩子们讲述时的兴奋点。通过改编,使故事结尾部分成为整个故事的高潮,语言更加优美,更适合孩子在欣赏的过程中用心感受故事情境,体验角色的情感变化。



3 慧眼识珠——补充教材。大班第一学期的综合活动课程中,第一个主题活动有趣的标志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发现,主题教材中没有比较好的语言教材。而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是一本围绕标志这一关键词展开的故事书,恰恰可以填补主题中教材的不足。故事里兔子先生的形象风趣、幽默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迫不及待地戴上小领带,学着大人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出门散步,结果发




生了那么多意外。这正符合生活中的孩子们渴望独立,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的心理。而故事中简单的图形,特殊的标记,给了孩子极大的想象空间,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教师充分挖掘故事中的语言元素,通过大胆想象,每一个图案代表什么样的标志,进行合理的讲述,再通过创编标志,续编故事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由此,更加增添孩子们对生活中的标志关注的兴趣。



二、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性

传统的幼儿古诗教学一般以朗诵诗句、解释诗句的意思为主要方法,很少考虑创设情境。而我们语言教研组在进行《漫话古诗》一课多研时,把活动目标设定为:诗画匹配,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体验诵读古诗的乐趣;学习吟、唱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对照目标重点营造了一个古色古香的教学情境。用漫画的手法把孩子耳熟能详的古诗内容,画在手卷、立轴、屏风上,让课堂的环境充满古典韵味.夸张的漫画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贴近孩子们的感知水平,更易于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另外还收集了竹简、团扇等物品,让孩子可以真切地看到、触摸到古诗文化;同时教者自己的装束:服装、发髻、形体语言也尽量与这个情境相融合。



三、注重活动细节的创新性

1 语言的创新。大班诗歌欣赏《为什么我不能》教学时,为了帮助幼儿地理解,诗歌中小动物之间的循环设问,为什么,我不能游泳,像小鸭那样独特的语言倒装句的问话方式不同于平时,又能激发孩子的好奇感。 针对孩子的好奇,研讨时,大家认为课堂’一开始老师可以有意识创设一个问题情境。



2 教具的创新。为了帮助孩子欣赏故事《大熊的拥抱节》体验大熊由没有人愿意与它拥抱,到大家排着长队等着和他拥抱这一内心过程,语言组的老师有意识地将故事书设计成一本很特别的大书,并根据故事的内容;在书中增加一个折叠页,当老师讲到一天很快过去了,没有一个朋友愿意和他拥抱。大熊呆呆地坐在一棵大树下,低着头,眼泪悄悄地落在脚前的泥土里,一滴,又一滴。天黑了,大熊晚饭也没吃,躺在树下想心思时,老师一下子打开折叠页——一幅有书四倍的特大画面——大树下,脸上挂满泪水的大熊进入了梦境,可它还在想着自己的心思,大熊的心思成了一个个闪亮的小星星。这一画面给孩子强烈的视觉冲击,此时再加入低缓的萨克斯音乐的渲染,孩子们一下子被带进故事情境中,沉浸在大熊的内心反省中,切身体验大熊没有朋友的孤单,渴望得到谅解的迫切心情。孩子们发挥充分的想象,纷纷把自己猜测到的大熊的心思画下来,贴在大熊的梦境中。当老师身着粘上大熊头像的衣服,把自己装扮成大熊,孩子们自动排成长队,主动和大熊”——拥抱,他们是那样的自然与投入,彼此获得了温暖与满足。此外,简洁的书架、置物的藤框、作画的粉色纸等,都尽可能设计得与课堂氛围匹配,为课堂效果增色。



编辑 张俊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KM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