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

2022-08-21 22:51: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幼儿,进行,如何
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

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幼儿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过,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吧! 美国哈佛大学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发现: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做过简单家务劳动的人,要比那些小时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才干,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忽幼儿的劳动教育不重视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动手的机会减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孩子越来越可爱聪明,可是生活能力却越来越差了。 孩子劳动为什么“在园在家两个样?” 幼儿园的老师比较重视对幼儿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的培养。孩子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老师就教他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袜,自己收拾玩具、图书,值日生还要帮助端饭、端菜、抹桌子等,在幼儿园里,孩子显得很能干, 但在家里,孩子却变成了另外的样子,什么事情都要大人帮忙才能完成。家长经常向老师诉苦:“孩子在家玩具、图书扔得到处都是,每次都是我们收拾,真累啊! 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很勤快,在家却变成小懒虫?不是孩子不会干,而是家长在培养孩子劳动习惯方面的观念和方法出了偏差。 观念上的误区: “孩子大了自然会”

“孩子以后有出息,请个人来照顾他就行了” “孩子小不懂事、越帮越忙。 正确的观念:

做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绝佳办法。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惬意。

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表明:大肌肉、小肌肉的活动都或多或少与认知有关,也就是说:任何“工作”都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作为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及早开始,教会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任何时候都不嫌过早。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习体贴别人,与别人分工合作。 方法欠妥:

包办代替:父母对孩子过分照顾,把孩子生活起居的一切琐事都包办代替了,使孩子养成了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

求全责备:当孩子尝试自己穿衣服,却穿反了;穿鞋子分不清左右,洗碗却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家长对孩子在劳动过程中的小缺点不能容忍,总是以成人的行为能力来要求孩子,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正确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但目前看来,由于独生子女的


不断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越来越差。有些家长只注重让孩子认字、学英语、学算术,梦想将来如何如何,却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从小学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劳动。因此,在36岁这段人的智力、个性、劳动意识等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作为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更要有紧迫感、危机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使他们有劳动的渴望,知道劳动是光荣的。要抓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让孩子了解“劳动”的内涵,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1、结合教材,利用讲故事和图片进行教育。给幼儿讲《小猫钓鱼》《小兔子的妈妈病了》《小萝卜和大萝卜》《懒惰的熊》《小水筒》等童话故事,让幼儿知道懒惰不好;知道爱劳动的孩子最光荣;懂得只有勤劳的人才会有收获,好吃懒做的人什么也得不到,从而达教育幼儿热爱劳动的目的。还给幼儿讲雷锋的故事、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的故事,使幼儿听故事的同时,受到爱劳动的教育。还可以给幼儿进行看图讲述“讲卫生”“洗手绢”“刷牙”“补图书”等,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猿人的故事,让幼儿认识劳动的意义。 2、带领幼儿参观成人的劳动,进行劳动教育。如带领幼儿到伙房看炊事员劳动,让幼儿了解香喷喷的饭菜是炊事员辛苦劳动换来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带领幼儿参观邮局,认识邮递员,了解送信也是一种劳动;带领幼儿观看交通警指挥交通,认识警察的劳动;带幼儿参观商店,看售货员的劳动;还可带领幼儿到煤店、粮店、建筑工地等参观劳动,让幼儿认识劳动的社会意义。

3.通过各种角色游戏幼儿模仿成人的劳动。如:幼儿当医生,给病人看病,打针;当妈妈给娃娃喂饭,盖被子;当炊事员切菜,做饭;当售货员卖菜,卖水果;当糖果厂的工学习包糖果;当缝纫工人学习钉扣子等。通过游戏,萌发了幼儿热爱劳动的思想。 4结合幼儿日常生活进行教育培养幼儿饭前便后自己洗手,自己穿衣,自己盖被子,自己整理床铺,自己穿鞋系鞋带,离园前自己穿外衣等。平时,我还注意观察值日生的劳动情况,及时了解值日生为他人服务时的感受与体验,鼓励幼儿乐于为他人服务,并有意识地将责任感的培养贯穿到幼儿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

5、采取评比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为了引导和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使幼儿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我在班里设立了“值日生做得好”的评比栏。分为:餐前准备工作、检查玩具归位、检查整理被子、检查盥洗常规四个部分。开展组与组之间的评比,如果哪一项做得好,就可以在这一项中评一面红旗。通过评比活动,使幼儿不仅保持了对值日工作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更加关心集体,更富有集体责任感了。他们把爱集体的情感转化到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实际行动上去。 二、让孩子学会珍惜劳动果实

1、要教育孩子爱护玩具。对孩子乱扔玩具、破坏玩具的行为应该进行管教。可与孩子一起整理、擦洗玩具。爱护玩具地爱护劳动成果的启蒙教育 2、不要随意满足孩子对玩具、衣物和金钱的要求。

3、让孩子参加劳动,了解劳动的艰辛、财富来之不易。可让他们参观农民和工人的劳动,适当参加一些简单劳动,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4、把爱护公物、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作为德行规范来要求,对不爱护公共财物和别人劳动果实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5、注意把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劳动的意义。孩子往往只对过去过程感兴趣,此时一定要注意提醒孩子对成果的注意。孩子对劳动成果的印象愈深,教育作用也愈大。

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果实,可以养成孩子勤俭、朴实、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等良好品质。 三、让幼儿学会劳动,并坚持劳动


幼儿来说,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最好的劳动习惯。幼儿对一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是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但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要不怕麻烦,长期坚持。在劳动教育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幼儿学会一种劳动技能,完成一种劳动任务时,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并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巩固已学会的劳动技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使幼儿感到劳动是光荣的。

我班有个叫毛毛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吃饭时哭,不会穿衣服哭,不会脱衣服也哭。小朋友们都笑话他。开始,我一听到哭声就去帮他。时间一长,他倒形成习惯了,什么事都等着我去帮他。于是我开始手把手地教毛毛穿衣服,扣扣子,有目的地带领他做值日生,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良好态度和情感去影响他,激发他做事的兴趣,促进他责任感的萌发,并不厌其烦地为其示范正确的劳动方法。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立刻表扬他:“你今天做得真好,明天你会做得更好。”由于我的长期坚持,半年后,毛毛终于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由此使我领悟到:作为老师和家长,首先应明确劳动习惯的养成与造就一个人的重要关系。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必须从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及劳动习惯开始。也就是说,应当幼儿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地播下爱劳动的种子,从小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勤劳勇敢、不怕吃苦的人。

四、加强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生长在不同的家庭里,受的教育不同,因而劳动习惯也不同。有些家长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这些孩子的劳动能力就比较强。而有些家长对孩子很娇惯,因而孩子的劳动能力就较差。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年龄小,做事慢,还不如自己干,这就扼制了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对这些幼儿教师除了在幼儿园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外,还十分注意同家长取得联系,把教育内容、目的、要求及时向家长宣传,争取家长配合,使幼儿园的教育成果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巩固。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1.家访;2.布置课余劳动任务,请家长督促完成;3.情况反馈;4.讲评,评比;5.进一步研究,改进家园配教育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8i.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