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便士报革命”原因的分析及评价

2024-02-20 14:3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便士报革命”原因的分析及评价》,欢迎阅读!
便士,革命,原因,评价,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便士报革命原因的分析及评价

作者:杨雪莹

来源:《新闻传播》2018年第10

【摘要】迈克尔·舒德森所著的《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部运用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新闻史的著作,将新闻史研究成功地从人文科学转向社会科学领域,他认为新闻业的发展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它既是导致社会化的一部分原因,同时也承载了社会变化的结果。本书以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美国新闻业的发展变迁,围绕客观性这一概念的从无到有,将美国新闻业的发展置于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之中,并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背景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舒德森;便士报革命;社会史;原因的分析;评价 一、便士报的诞生

《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一书包括五个章节,主要介绍了1830-1960年期间美国新闻业的发展变迁,以及客观性法则作为行业价值标准的诞生与发展,想要探究客观性法则的起源,就要从1830年前后的便士报革命说起。19世纪30年代被称为美国新闻业的商业时期,而革命的主体就是便士报,它价格便宜,只需要l便士即可购买。购买的途径也更加简便,除了按年订阅,报社还雇佣报童沿街叫卖。便士报的经营模式也与传统商业报纸和政党报纸不同,它在经济上不依赖财团和政党,而是通过扩大报纸发行量来吸引广告投资。除此之外,便士报在内容方面也有很大创新,它不仅反映商业活动和政治活动,还着重刻画社会生活,增加地方新闻、法庭新闻、家庭新闻。它的读者群不再仅仅面向政界和商界的精英人士,而是开始面向城市新兴的中产阶级读者群。 二、便士报革命的原因分析 (一)便士报革命的既有观点

便士报的革命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然而作者想要探讨的问题却不止于此,舒德森希望通过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真正导致便士报革命的原因。首先,他对可能影响便士报改革的三个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包括科技论、识字率论和自然史论。关于科技论,作者认为印刷术、造纸术、铁路运输和电报通讯行业的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报纸售价的降低和发行量的上升,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促进的结果,事实上报纸也是科技发明的支持者,便士报将蒸汽印刷机和电报引入了美国报界,所以仅仅研究科技论无法充分解释便士报的革命。对于识字率论,作者认为首先当时的大部分关于识字率的研究更倾向于文盲研究,无法证明人们的识字能力以及他们是否有阅读的意愿,所以说识字率上升是便士报出现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对于自然史论,作者认为多数持有自然史论观点的研究者一直以来都在描述新闻业的变革,但却缺少与此相对应的解释,仅仅描述现象却不做解释会使研究的内容变得简单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缺少说服力。舒德森认为以科技为核心的答案没有考虑到人类个体、集体的选择,自然史论则自说自话、自以为是、不去论证。 (二)舒德森的社会研究观点

舒德森认为便士报的发展与广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支持平等的中产阶级加速了商界和政界的平民化进程,促进了民主市场社会的形成,而市场经济政治民主范围的扩大则促进了现代新闻业的诞生,19世纪30年代的便士报革命改变了以往制造新闻的方式,使得新闻战胜了社论,事实战胜了观点,这也是客观性诞生的源头。 1.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着工厂制度的完善、制造业的兴旺和西进运动的开展,19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在美国自由、迅速地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新兴资产阶级的诞生。他们普遍呼吁竞争要取代垄断,争取人才就业的开放,他们在强调追求智慧和勤奋的同时也追求利己主义。拥有一定资产的中产阶级积极参与经济活动,比如当时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成立和铁路筹资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投资者,购买非家庭作坊的消费品。便士报的改革也是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比如人才就业的开放就需要人们不断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便士报的求才广告就为广大中产阶级提供了一个更加便利的求职渠道。同时,制造业的发展使得商品数量大增,中产阶级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多少会受到报纸上刊登的各类广告的影响来选择商品。此外,针对投资、理财等问题,便士报还专门开辟了财经文章专栏,从而吸引关注自己经济利益的广大中产阶级成为其读者群。 2.政治民主化进程

新兴资产阶级迫切希望维护和扩大自身的经济势力,所以他们也积极投身于政界,寻求能够代表和反映他们切身利益的领导人。19世纪30年代被称为杰克逊民主时代,这一时期民主化浪潮席卷了整个美国,在政治领域,选举权的范围扩大,早期规定的选举权对于财产方面的限制已经逐渐取消,成年的白人男子获得普选权。鉴于以上背景,越来越多的新兴中产阶级投身到政治领域,参与选举和投票,越来越多的人以从政为业,成为新阶层的职业政治家。便士报的诞生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以往,报纸的经费通常来源于政党或财团,所以其所办的报纸在政治上必然会倾向支持自己的政党,报纸上充斥着各方的社论和观点。改革后的便士报依靠广告费生存,而不依附于政党和财团的经费,报道的内容也都以消息为主,他们宣称无党无派,便士报不仅形式上不受政党影响,甚至对政治事件都漠不关心,他们主要报道的内容是描摹大都会的迅速崛起以及多姿多彩的贸易、运输、制造业等中产阶层活动。

3.市场文化的繁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济政治的发展也促进了中产阶级市场文化的繁荣,由于中产阶级政治经济权利的扩展,他们往往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感很强,生活节奏很快,人与人之间比较陌生,缺少与其他人的沟通,人们更喜欢通过报纸来了解陌生人的故事。所以便士报在新闻报道中讲求时效性和独家新闻,内容上增加当地新闻、人情趣味新闻、犯罪新闻、警界新闻、名人隐私和家庭新闻。此外,中产阶级普遍追求功利主义,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便士报为了吸引中产阶级读者群还开始设立财经新闻板块,其中1835年创刊的《纽约先驱报》自创刊之日起便每日刊登财经新闻报道,他的创始人贝内特宣称《纽约先驱报》的销量增长主要归功于其高质量的财经新闻报道,可见他得到了中产阶级读者群的充分关注。通过分析1830年前后的社会背景社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便士报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便士报也同样反映着当时的社会景和社会结构。独立、廉价、大量发行、强调新闻、重视时效、煽情等便士报独有的特征,与城市中产阶级的崛起密不可分。 三、对便士报革命原因的评价

舒德森关于便士报革命原因分析的独到之处在于他首次将新闻史研究转向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分析,建立了新闻社会研究模型,开创了美国新闻史研究的新路径。社会史是历研究的一种方法。与传统的政治侧重于关注政权和领袖人物的活动不同,社会史将目光对准历史中的普通人,并尝试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描述和阐释,来归纳历史演进的规律。舒德森在对历史资料研究中不是仅仅对新闻史进行简单的描述,而是在描述历史的基础上探究如何解释历史。他对历史资料的关注并没有局限于某个新闻机构、某位新闻记者、某个新闻事件,而是运用社会学模型,分析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美国新闻业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整体互动关系,达到了去中心化的效果。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新闻史和传播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科内卷化的问题,舒德森没有将美国报业当做一个孤立的研究对象,而是将其置于社会发展变动的大环境之中,将其作为社会历史的一部分来进行描述和解释,以客观性法则贯穿全文,深入剖析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客观性从无到有及其发展变迁的全过程,揭示客观性法则的诞生及其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博弈、斗争与发展。 结语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更加个人化和碎片化,在针对新闻史和传播史的研究中我们更需要借鉴舒德森开创的新闻社会研究模型,需要我们重视社会历史背景的变迁。此外,对于新闻业的研究还需要不断吸收人文类、社科类,甚至自科学类领域的知识,突破传统新闻学的单一研究框架,用以解决社会变迁中新闻业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由此可见,新闻社会研究模型不仅对于新闻史研究有着非凡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当代新媒体发展史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7b4.html

相关推荐